本书围绕沃尔夫、康德、谢林、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关于康德美学、自然哲学基础、现象学等展开探讨,收录了《论沃尔夫的普遍实践哲学》《论康德的图型法》《谢林论本质与形式》《音乐作为可听到的宇宙:论谢林的音乐哲学理论》等文章。
本书聚焦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两大领域,摘录翻译了阿维森纳(Avicenna)、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布拉班特的西格尔(SigerofBrabant)、根特的亨利(HenryofGhent)、约翰·邓斯·司各脱(JohnDunsScotus)、奥康的威廉(WilliamofOckham)等人关于“抽象
本教材以古代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三编为结构框架,详细叙述西方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产生、形成、演变、发展的历史,以哲学问题为线索,以“哲学是哲学史”、“哲学史是问题史”为指导思想,意在通过哲学家们对于哲学问题的不同解答方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哲学家们的理论学说而进入哲学运思之路。本教材的对象
本书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
在汉语学界林林总总的柏拉图研究中,本书视角堪称一种别致的诠释,是先刚教授对柏拉图哲学进行整体论述的一个尝试。确切地说,就是从图宾根学派(TbingerSchule)基本立场(强调柏拉图的口传的未成文学说)和基本精神(强调柏拉图的成文著作亦即对话录和他的未成文学说的结合)出发,在兼顾柏拉图哲学的表达形式和实质内容的情况下
本书为北京大学韩毓海教授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经典名著导读课讲稿。作者选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洛克、克劳塞维茨、黑格尔、马克思、熊彼特、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影响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家进行讲解,展示了西方从哪里来,近代西方如何兴起,以及资本主义如何塑造这个世界,同时更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深刻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是英国观念论代表作家安德鲁·塞斯撰写的一部系统的德国观念论史作品。在本书第一部分中,他详细地诠释了他眼中德国观念论的发展历程,重估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批判继承康德哲学传统时所展现出的思想价值。塞斯着重强调费希特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梳理了当时英国学界在引介德国古
内部批判者的启蒙时代60万字、40幅插图再现启蒙时代名人朋友圈敏感孤独者的自我和解勇敢地跨入精神世界,在圣人和魔鬼之间选择真实现代预言者的思想奇观康德思考了卢梭的思想,弗洛伊德思考了卢梭的情感 ◎充满孤独回避爱的人生样本高敏感者、文学爱好者、终生自学者、现代心理学的先驱,情感最终成为他全然接纳的力量源泉。◇我生活在一个
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文本导读”讲述了《费尔巴哈论》的历史语境与主导思想、《费尔巴哈论》的文本结构与学术阐释、《费尔巴哈论》的“科学”话语及其在中国的传播;第二部分“现实意义”探讨了“哲学科学”的理论影响与应用哲学的新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与中国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书后还附有《费尔巴哈论》原著中文译本及
本书从总体性视域的角度对哈贝马斯的理解思想进行多学科系统分析,通过这一综合性研究路径,阐述哈贝马斯理解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理论范式演进,并从哈贝马斯理解思想的语言哲学维度,即针对理解的交往性资质前提研究、理解的实践哲学维度,即对于理解的有效性要求研究,以及对理解的社会互动论维度进行深入探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