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中药制剂前处理生产规范与中药制剂前处理生产实践2个模块,以及中药干燥,灭菌,粉碎,过筛与混合以及提取、浓缩与分离纯化等6个岗位工作情境。
本根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双高建设”方案和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结合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编写而成。全书按照项目和任务的形式进行编写,包含切制、清炒法、加固体辅料炒、加液体辅料炒和蒸煮法五个项目,突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训的无缝对接。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中药性效物质形成、积累、转递、转化及其发挥治疗和保健作用过程中的微观生态机制,以及利用微生态关系保障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的著作。全书共分八章。介绍了中药微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等;药用植物、药用动物、中药加工贮藏、中药性效微生态学;以及中药微生态工程和研究方法等。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绪论、儿科常见病的分证论治、小儿膏方、小儿常见疾病、临床案例分析、舌诊、小儿脉诊、脉诊与经方、临证偶得。
本书是一本关于四川省矿物药资源介绍的学术性著作,共收载药用矿物42余种,原色照片99幅。该书总论介绍了矿物药资源的分类、矿物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矿物药的筛选与加工炮制、矿物药的临床特征、矿物药的鉴别、矿物药的保管储藏、矿物药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省矿物药资源的调查等内容。书中各论根据作者野外实地调查的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四
本书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100首古代经典名方进行了解读,将这些方按功效分为解表、清热、温里、和解、补益、泻下、理气、理血、祛湿、祛痰、祛风11类方,对每首方方源、组方药物、剂量、剂型进行考证,同时分析、归纳、总结这些方剂的配伍及临床应用思路,力图让读者对每首方剂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
本书共遴选了77个中药品种,从别名、基原、药材、炮制与饮片、经典方剂与临床应用、食疗与药膳等方面进行了清晰地描述,内容涵盖了历史考证、品种分布、形态特征、产地加工、商品规格、质量标准、化学组分、炮制方法、性状特征、性味功能、用法用量、使用注意、贮藏方法、方剂应用等多方面知识。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金石本草篇,包括了230种药物,按照金、玉、石、卤的顺序排列,其中收录于药典者19种、收录于地方标准者54种,收录于其他著作者157种。每种药物从来源、始载、异名、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成分、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附注等12个方面进行描述。第二部分是金石医案篇,包括了77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教学与临床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内容为掌握临床常用及执业药师考证大纲所列的300多味单味中药的药性(寒热温凉平及有毒与无毒)、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熟悉典型单味中药的基本配伍意义,功效相似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病证的异同点及
全书从源、品、用三个方面全方位介绍了西洋参的历史渊源、质量保障、合理使用等知识,并附有相关内容的视频二维码,帮助读者更深入详细地了解鹿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