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涉及两个主题:文化研究与社会美学,其考察此问题的语境也是两个:资本主义与全球化,简而言之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指向将文化研究和社会美学的问题置于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语境或视域来做考察。本书所提倡的全球对话主义理论和图像研究在西方学界已经产生积极反响,本书可视为中国学者对当代国际文化理论的独特贡献。
文化既是人与自然、社会相交通的媒介,又是人类跨越其生物的存在而进入人的存在的手段。作者牢牢抓住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经济生产论等重要的意识形态活动,提纲挈领地将繁复多样的文化现象作一梳理,从而使读者对近现代西方文明有一整体印象,高屋建瓴,理路清晰。 另外,《现代思潮:西方文化研究之通路》
《跨文化沟通》共分为三大部分,12个单元。每单元主体部分由四大模块组成。《跨文化沟通》最大的特色在于将跨文化学习视为一个过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剖析,学以致用。通过典型跨文化交际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观察世界、发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提供与单元相关的多种跨文化
《文化产业经济学/普通高等学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以产业经济学为基础,将经典的SCP分析与现代经济学成果结合,按照市场—组织-结构-监管-战略的分析框架,系统阐述了文化产业的概念、特征以及世界和我国文化产业演变发展的轨迹,剖析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原理、供给原理和文化产业成长规律.从而实现了产业经济学一般原理
全球化的今天,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相互冲撞、相互交融,在冲撞中交融,在交融中冲撞,汇成了当代世界文化竞争、对话、冲突、融合的交响乐。在这首交响乐中,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发出不同的声音,试图以自己的声音来影响、甚至来主宰这曲交响乐。《当代世界文化论坛》正是试图提供一个平台,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思
全球化的本质在于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并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沟通和交流势必从经济领域不可遏止地延伸至文化领域。作为20世纪中后期崛起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并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到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
《希望之路:公民伦理的创建》是对法国、欧洲,乃至世界在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遇到的深刻危机和重大问题的思考,并对此提出了颇具高度的应对思路。作者对金融此本主义文化提出了批评,呼吁回归启蒙时期的人文主义,即平等和相互尊重,如此才能引导世界从经济混乱、道德失落的泥潭中走出,让世界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
《文化创意产业基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系列教材)》编著者卢涛、李玲。本书的编写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理念,拟探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及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教育的作用,进而探讨创意文化理念下的艺术人才培养方式。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和创意人才的内涵及类型,阐述我国加快创意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现实选择,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特征
《西方学术精华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反映了当代新的教学理念。为此,编委会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一方面,编写工作中强调协同性:在编写策划层面,出版社与编委会之间、编委会与编写者之间反复协商,制订计划,讨论样张;在使用者层面,充分考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另一方面,教材致力于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
本教材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概括介绍公共服务的发展历史、界定、分类、模式及影响的基础上,在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学的理论框架下,结合西方经验与我国国情,围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与建设需要,深入就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与创新论述: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