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论述了海洋波浪的特征规律及其应用前景。全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海洋波浪的形成发展、理论描述、资源评估和开发利用进行了系统性、精细化的阐述,旨在为广大波浪能源开发研究人员提供一部基础性强、内容全面的著作,并积极推进我国海洋波浪能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内容涵盖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原理、模型、方法和应用,包括:海啸与海啸灾害的特征、全球地震海啸源分布、全球海啸灾害概况;潜在地震海啸源界定;地震活动性模型构建;地震海啸生成模式;海啸波传播控制方程;地震海啸数值模拟原理、模型、方法及应用案例;地震海啸危险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原理、方法及应用案例。
本书系统介绍了腐蚀防护基本理论、常用腐蚀防护技术、腐蚀检测技术等内容。结合船舶、海洋工程、桥隧工程、港工设施、海水利用、埋地管线、埋地管网、储罐设施等8类大型工程的具体特点,通过相关腐蚀防护案例,逐一介绍了大型工程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过程及各类大型工程腐蚀防护技术的应用,并对大型工程结构腐蚀防护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与分
本书研究了中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若干问题。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关理论,本书根据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而且运用产出导向的SBM模型测度了我国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而比较了我国11个沿海省市海洋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势,并且采用基尼系数,对我国的海
本书讨论了利用卫星被动微波辐射遥感资料,分析海气界面上热力学变量和动力学过程的方法,并给出了大量新颖和有启示性的结论。分析的变量和过程所针对的时间范围覆盖了中尺度、天气尺度、季节性尺度以及年际变化。
本书论述了海洋流体动力学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数值研究的基本原理,重点探讨了不可压缩牛顿流体运动的理论研究基础。本书共8章,分别为:预备知识、旋涡理论、势流理论、水波理论、黏流理论、边界层理论基础、流体力学实验研究基础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
《海洋文明研究》是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的“海洋文明研究”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本系列学术研讨会旨在配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倡议,关注蓝色海洋文明,推动海洋史学术研究。其会议论文之结集,收录了会上海洋史各相关领域的优秀成果。本辑收录有关论文18篇,涉及古代海洋观念演变、古代沿海海防制度与观念、中西文化
本书是对南海综合研究、区域海洋研究的一部专著,用数字地球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研究成果利用计算机表现出来,可实现可视化及做各种运算、演示。全书分7章。第1章~第3章,主要是数字南海的GIS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系统的设计研制。以国内外收集的200余幅图件和水深地形数据为基础,制作南海海底地形模型和南海地形数据库。第4章
本书为少儿科普绘本,适用读者年龄为4岁以上。嘉庚号海洋调查船是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承接建造的厦门大学3000吨级科考船,是中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嘉庚号科考船作为中国深远海科研主力船之一,更将成为厦门大学海洋学家的“海上实验室”。《船员日记》本册以科考船员的视角,让读者跟随嘉庚号
本书为少儿科普绘本,适用读者年龄为4岁以上。嘉庚号海洋调查船是由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承接建造的厦门大学3000吨级科考船,是中国第一艘采用国外方案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嘉庚号科考船作为中国深远海科研主力船之一,更将成为厦门大学海洋学家的“海上实验室”。《出发!去科考》本册讲述了一次有趣的科考任务,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