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全球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随着对外贸易在全球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和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增长,经济开放国家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全球经济情况。全球化趋势对货币政策赖以操作的金融环境产生了强大的作用,进而对各国中央银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既然货币政策越来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作为一国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就必须从全
本书在提出“积极金融安全”和“消极金融安全”两个新概念的基础上,从政治与宏观经济、市场与机构两个视角,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深入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金融安全可能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保障中国金融安全的能力建设措施和风险防范手段。本书的研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中国的货币环境面临固定汇率制度难以为继、资本项目管制到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过渡,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工具选择、操作原则以及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面临调整。《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立足中国实际,引入DSGE模型模拟了当前货币制度选择对经济的影
《美国国际货币政策决策研究:经济思想影响决策的路径与机制》一书以美国国际货币政策的两次重大变化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实利益并不必然决定美国国际货币政策的决策结果,本书为此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通胀螺旋》一书是作者张嘉璈先生以其自身经历,全貌地记录了中国自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9年间的通货膨胀发展过程。 因历史和社会政治原因,战前的中国国力羸弱,维持抗战并非易事。作者以当事者的身份,从中国的财政、金融、交通运输、工农业发展、外国援助及中日货币战等诸多方面,详细记录了抗日战争及国共对抗时期战场之
纸币施行合法可以调剂金融、便利转运,但须有足够的准备金作为信用的担保,纸币滥发则易引发金融混乱。《中国纸币史·法兰西纸币祸史/专题史丛书》包括两册书:《中国纸币史》和《法兰西纸币祸史》。龚冠华著的《中国纸币史》叙述中国自汉代至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纸币发展的沿革,自汉代鹿皮代币开始,宋朝纸币(交子)发展成熟,到
《货币金融学》第二版以“经济运行中的金融活动”为主线,分为四篇,共14章。第一篇为金融学的基本范畴,系统诠释了货币、信用、利率、汇率的基本原理;第二篇为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全面阐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主要业务活动与运作基本技能;第三篇为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重点研究货币供求与均衡、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以及金融监管;第四篇
《稳定货币运动史(套装共2册)/专题史丛书》叙述自古希腊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美、英等国对稳定货币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并着重介绍了近代各个时期西方经济学家、经济界、政界人士对稳定货币的学说和主张。使人们对稳定货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对当下人们认识与了解稳定货币的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外汇储备资产优化配置研究》以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持有巨额外汇储备并且面临较大风险为背景,以一国对外汇储备的多层次需求为视角,通过确定外汇储备的*规模,建立外汇储备资产优化配置的目标和策略体系以及对外汇储备资产进行多层次动态优化配置,以达到降低外汇储备的风险和增加收益,并*终实现外汇储备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