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中国历史上较有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所主持的熙宁变法,后世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本书以王安石生平经历为基本线索,介绍了他从政及退隐时期的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交游情况,分析了他当地方官与任宰辅时的不同指导思想,由此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书稿收录2023年8月由武夷学院、中共邵武市委、邵武市人民政府联合在福建省邵武市举办的朱子与邵武学术研讨会论文近30篇,包括朱子在邵武的文化遗迹、理学家杨时与李纲、朱子师事黄中、朱子与邵武师友门人交游、朱子与邵武书院文化建设、朱子后学对朱子学发展与传播、朱子著述在邵武刊刻、打造区域特色朱子文化品牌研究等主题,深入挖掘邵
本书是对“濂溪理学”的深入研究。周敦颐思想既有对《易》《庸》的继承,又有新的创发,确立起宋代新的儒学形态,并影响到宋元明清的建构历程,是文化传承“第二个结合”的精神力量源泉。本书通过系统梳理周敦颐“道学宗主”地位的形成以及宋以后儒学的发展脉络,考证濂溪文集、书院的辑存情况,呈现了濂溪理学的深远影响。本书从《太极图说》的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温濂溪理学,传承地方文脉,笔者撰写了《周敦颐与郴州——濂溪理学新论》一书。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从濂溪先生生平研究、濂溪先生“三仕郴阳”、濂溪先生与“周程授受”、濂溪先生的作品解读、郴州的濂溪祠和濂溪书院考述、郴州纪咏濂溪诗文研究、濂溪先生历史地位概说等角度展现周敦颐的文化遗产。周敦颐是宋代理
本书是一部研究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关系的著作。王阳明与现代新儒家在中国哲学史中都举足轻重。现代新儒家立足返本开新,着力于传统儒学精神的现代转化,试图构建全球学术视野中的中国哲学范式,在学术史上意义深远。书稿选取了马一浮、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贺麟五位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阐释了他们的学术思想、治学方法所受阳明心学的影响,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这是一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冀小斌博士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的优势,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为心学一派的开创者,南宋理学家、心学创始人陆象山的学思精蕴、名言佳句值得向社会大众推广和普及。作者精选陆象山名言440句或段,一一注明出处,并逐条译为白话文。编次为本心、道理、立志、自省、修身、为人、劝学、为政、处世九个章节,各章节相对独立,全编首尾贯通。本书不仅帮助读者了解陆象山的名言佳句,还可作为进一步研读《陆九
“宋初三先生”,一般特指北宋真宗、仁宗年间的安定先生胡瑗、泰山先生孙复、徂徕先生石介。因三人同为宋初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关键人物,对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思想旨趣相同,故学界常将三人并列,尊称为“宋初三先生”。此次拟将三人传世著作加以整理,整体推出。具体来说,胡瑗的著作主要有《周易口义》、《洪范口义》、
本书以宋元明时期的经典哲学文本为依据,对宋元明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命题、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创发均有深入而精当的讨论,并围绕宋元明哲学发展的脉络和问题展开文献的追溯与精当分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及读者巩固知识、引发思考,进而增加广大读者对中国哲学的兴趣。本书语言晓畅,知识点清晰,好读又好用,既可供授课参考,亦可作为了解中国哲学思
陈亮,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本书一方面详细讲述了陈亮于南宋朝堂之外,作为一名在野文人、爱国志士,如何数次上书皇帝,直陈时弊,力主抗金恢复国土的全部经过;同时另一方面,本书对陈亮思想的形成、发展,其与朱熹等南宋大儒展开的思想论辩的经过与结果,也展开了透辟分析。陈亮“才气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