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尚缺少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货币银行学教材,《货币银行学(第七版)(微课版)》致力于进行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全书主要介绍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外汇与国际收支、金融与经济发展等内容,体现了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特点。本书基
一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化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写照,是一国获得全球其他国家和经济体认可的集中体现。自2009年我国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视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程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深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基础、构建科学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测度模型和探
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的重要抓手之一,近年来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从货币与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主要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协调机制、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六个角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政策意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梳理了北宋四川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产生过程及其在宋代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中所产生的作用。下篇则详述了自宋代交子诞生后,中国货币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最终实现了金属货币向信用贷币、人民币、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的过渡的历史,同时,还着重探讨了由货币营运所产生的社会金融,其活动领域由借贷
本书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莫卧儿帝国历史概况;莫卧儿货币的几个源头;莫卧儿帝国的货币体系;后期莫卧儿帝国的货币;独立王国发行的货币;欧洲殖民者发行的货币;英国殖民者发行的货币;印度土邦发行的货币等。
本书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货币信贷包括货币总量、金融机构存贷款及其利率、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汇率、跨境人民币收付等的概况。第二部分展示了中国人民银行在2023年第四季度进行的重要货币政策操作。第三部分介绍了金融市场运行概况及金融市场制度建设情况。第四部分分析了世界及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第五部分对中国宏观经济
本书是一部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学术著作,旨在回应一个到目前为止仍然困扰着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为什么近现代各国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为此,本书在明确经济周期现象的存在性、并对货币与信用对于经济周期的解释力以及后者的时变特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全面回顾和比较了马克思、奥地利学派、凯恩斯、熊彼特、费雪、新古典主义
本书将从危机后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新型传导方式风险承担渠道展开,系统研究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下的宏观审慎政策介入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首先是对风险承担传导渠道的理论剖析,比较三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其次构建央行独立性指数和金融稳定指数,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显著影响,利用中介效
一千年前北宋政府在今天的四川成都发行了官方纸币交子。在全球范围内,交子的诞生是商品货币制度向符号货币制度转变的重要里程碑。交子所遇到的问题和制度建设,在人类信用货币史上有共性,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对货币政策和币值稳定措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交子及其之后的纸币实践,对诸多货币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深刻的影响。《纸币诞生、演进与未
本书主要通过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金融周期冲击下,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和我国金融安全的风险问题。通过与国际货币体系中其他主要货币的比较和借鉴,基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现有条件,寻求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与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的方法。并就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