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卷首语”“专家评述”“获奖作品”和“代表作品”四个部分,为读者呈上了一份自2014年《金牌律师》始至2023年《人生之路》十年50部沪产电视剧片单,佳作迭出,让人目不暇接。我们看到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人民精神奋进史进行故事化、审美化表现的《大江大河》,看到了为抗疫拼搏谱写民族精神画卷的《在一起》,看到了为民
本教材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出发,主要讲解了生态科普影视设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从科普影视设计的理论、脚本、镜头、拍摄、动画、特效、剪辑、配音等具体环节详细阐述了什么是生态科普影视、如何设计生态科普影片。本教材通过详实的案例和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揭开生态科普影视设计的神秘面纱。结合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可以进一步
本书主要讲述了动画概述、二维动画短片创作的内容、二维动画短片创意的技巧、二维动画短片的表现形式、二维动画短片的美术风格、二维动画短片的制作流程、二维动画短片创作实例解析7个方面的内容,全方位阐述了二维动画的表现形式,并选用了一百多部当下的优秀动画短片进行解析,让读者在了解各种美术风格和表现技法的过程中提高艺术鉴赏力。本
本书收录了戴清自2017年以来公开发表的35篇剧集评论文章,其中“主题性创作审思”19篇,“多样性艺象探析”16篇。力图总体把握近年来剧集创作的主潮趋势与流脉动态,辨析融媒环境中创作规律、他律制约及受众审美。评论基于审美体验,投射理性精神,努力保持批评锐度,并充分体现学院派评论的史论意识与方法论自觉,结合专题研究的一般
本书是对导演大卫·芬奇的导演生涯作品的调查、解析和评论。从《异形3》《十二宫》《心理游戏》《搏击俱乐部》等12部影视剧,到他为麦当娜和滚石乐队等制作的MV,以及各种短片、广告作品,书中充满了对这些作品的原创性批判分析、幕后照片、静态剧照和原创插图。本书将芬奇的作品按照侦探、现实、传奇和爱情等主题进行分组,设计成一套对于
本书稿为“纪录与方法”丛书的第四辑,分上下两编。上编关注国外动画纪录片研究新发展,将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纪录片研究学者的文章译介到国内,力求拓宽国内动画纪录片的理论研究视野。下编以阿里·福尔曼拍摄的《与巴什尔跳华尔兹》为个案研究。上下两编形成一个有趣的对话,令读者对动画纪录片这一充满争议的电影形式产生新的认识。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研究”系列丛书的第五部,由北京电影学院王海洲教授主编,分为七个章节,围绕“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的关系”的主题展开,分别从中国电影的哲学根源、中国电影与传统艺术门类的关联以及中国影人的风格特点等方面,深挖中国文化传统在中国电影中的价值继承与创新转化,以求探索中国电影艺术的文化传统与民族表达,
这是一本关于影视同期声音频整备员的图书,书中既包括对剧组声音部门人员的组成、音频整备员的职责、影视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教育与培训背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成功地打造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等方面的介绍,也从技术角度,对录音设备及附件、整备器材、研读剧本、前期准备、同期录音、话筒设置、布线及拾音技巧等方面进行
本书是1982版《西游记》道具师甄志才图文回忆录。他不仅是道具组的总负责人,更是整个剧组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以其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82版《西游记》幕后世界。本书由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作序,西游记一众“神仙”“妖怪”扮演者推荐。 对于很多人来说,82版《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
《电影史三体》是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在《文艺研究》上发表的《冷战史研究与中国电影的历史叙述》《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主体性、整体观与具体化》《“有害”甚或“有罪”:1920年前后清华学校的“电影问题”——以〈清华周刊〉为中心的探讨》《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空气”说与“同化”论》4篇文章的合集。全书以《中国电影史研究的主体性、整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