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者们颠沛流离,英雄末路,最终落脚四川李庄板栗坳继续埋首学问,赓续文脉,度过了近六年难忘的时光。 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劳榦......这些名冠中西的学者大师,和当地士绅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留下很多传奇和故事。可惜的是,当年往事,日渐尘封。作者郎麟花费七
本书为杨振宁传记,主要从四个阶段书写杨振宁的百岁人生: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在清华大学度过;后来到西南联大学习;继而赴美学习,与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最后回到清华大学反哺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如他青年时期一位好友所形容的,杨振宁是一位显得最正常不过的天才。数理人文、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命运选择,杨振宁都显示出一种得心应
本书作者是一位来自西部的旅游爱好者,成长和生活在全球一体化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在本书中,作者结合自身成长时期的线索以及作为一名房地产行业从业者的经历,探索世界重要城市的城市发展逻辑与关联的工作视角,对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美国等地文化、历史进行了深入解读,切身感受世界各地风土文化和独特的社会风情。本书体现了一位成长于
郭定昌是清末民初威震京津的一代摔跤宗师——赛骑射,他喜得光绪皇帝的御扳指;比摔跤,他力挫蒙古武士扎木尔;战东洋,他痛打海野扬国威;斗熊罴,他震京都跻身总统护卫队。本书以纪实与文学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真实生动地披露了善扑营和总统护卫队秘闻,情节曲折惊险,品位雅俗共赏。
本书是一部真实而又温暖的心理类纪实文学作品。在医学上,每个病种都该有个科学解释,但人心该如何解释?在波诡云谲的真实面前,“正常”与“疯狂”的界限,未必如想象中那么遥远。心理咨询师走水将自己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所观察到的“另一个世界”记录下来,还原不同患者的曲折人生经历。这些看似癫狂、夸张、戏剧化的故事,往往折射出最真实的人
本书是记录许诺一生,尤其是她电视导演生涯的完整总结和记录,含有许诺在各个阶段大量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真实历史描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其导演艺术成就和获奖作品诞生的详细过程和具体文案。并穿插展示了大量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照片及相关史料,对研究中国电视史,上海电视文艺史,中国电视剧成长史等都极有裨益。本书收录了许诺从上戏毕业
本书记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于苏北农村、同土地为伍,成年之后辗转国内各地,耳顺之年又赴国外从事教学和研究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全书笔墨隽永,情真意切,平静的文字中渗透着细腻的观察与思考。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简洁又细腻的人生回忆录,也是陈先生对于自己以翻译为路径的文学学术经历的回顾。包含了他从幼少时期起到北京大学、南大等高等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回忆录。时间跨度为上世纪40—50年代,记录了一个小男孩看到和感受到的北京四合院生活情景——从院子的格局到屋内的家具陈设,从屋外院中的花草树木、猫狗鸟虫到衣食住行、年节礼仪,从孩子们的学书习字、娱乐游戏到父辈往来的旧雨新知等。凡此大事小情,都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时期生活的样貌。如今这个小男孩已是耄耋老人,
本书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SHOU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作品纵横捭阖,张弛有度,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本书通过书里真实的多民族人物的现场,记录了他们远离故乡、怀念故乡、思念故乡、爱故乡的个体故事。书稿以作者新疆昭苏为故乡原点,但是她是当下离开故土进城后的一代人对故乡的回望。本书被评为“深圳市文联第六批重点精品文学扶持项目”,并于2022底、2023年初在《深圳侨报》全文连载。本书是作家航月继《回家》、《何以为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