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的主体由总报告、治理篇、开发篇、航运篇、国别篇等组成,共收录有16篇报告。总报告是陈奕彤、刘惠荣、孙凯写的《2019年度北极事务动态及中国的策略选择》,对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动态进行新的跟踪和评估。随着北极进入“开发时代”,北极地区的开发所涉及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北极航运及其治理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书以科考历程为主线,通过大量照片和文字,记录了作者在罗布泊参加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经历。其中不仅包括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及意义的描述,也包括对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地区自然风貌、历史地理变迁的记述和感悟。作者遴选了多张在工作过程中拍摄的照片,包括了在楼兰古城、楼兰东古墓群等重要历史遗迹工作的场景,用影像的形式为读者
遥感技术已成为地表短波净辐射估算的重要数据源。在中小尺度,除太阳-地表几何关系外,大气吸收散射等大气衰减因素、地形遮蔽等地形因素以及地表各向异性反射特征成为影响山区地表短波净辐射(NSSR)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本书针对山区地表NSSR遥感估算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太阳短波辐射与大气及地形的相互作用、大气
本书分为根、边材、浮木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扎根;棚屋:露营;书房;风铃草野餐;白嘴鸦群栖地;飞蛾林;林中生活;重游新森林;栎瘿日;柳树;庇护所;德文郡的神圣丛林等。
本书介绍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基本特征、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系统、沙尘天气特征、陆面过程特征、二氧化碳特征、大气边界层特征、陆面过程参数化、数值模式模拟及验证、塔克拉玛干沙漠风沙流的观测与模拟等。书中内容有助于科学、系统地认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沙尘天气基本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站网布局、探测仪器设备、观测试验
本书共10章。第一章概述荒漠概念、类型与分布;第二章论述荒漠的形成与荒漠化;第三章建立荒漠分类系统,编制数字荒漠类型图;第四章阐述荒漠类型特征,探讨荒漠类型演变;第五章分析新疆区域、地貌单元及流域荒漠类型的空间结构;第六章归纳荒漠类型自然要素特征及退化方式,提出荒漠化防治原则与措施,划分荒漠保护利用及荒漠化防治区域;第
本书首先介绍了洪湖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及洪湖的形成演变过程,探究了洪湖湿地水资源科学有效管理的最佳途径;其次对洪湖水文环境、气候气象以及水生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透彻地研究和分析;最后,对洪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进行了综合有效地评价。本书为洪湖湿地环境演变及综合评价研究提供了很好
本书从陇原大地入手,分别介绍了神秘森林、苍茫草原、浩瀚荒漠、醉美湿地、沙海绿洲、陇上梯田和珍稀物种等内容,旨在全面反映甘肃省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让广大读者认识一个多彩的陇原大地和这片土地上生存的生物,同时对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有着很好的社会意义。
改革开放前,陇东当地人往往根据两个要素——胖瘦和穿着来判定一个人的身份。那时候几乎看不见胖子,偶尔看见一个,这人多半是干部或者工人——“吃公家饭”或“吃国家饭”的“公家人”。而拥有一张菜黑色脸的瘦子一定是农民。同样的结论从衣服上补丁的大小和多少亦可得出。这与当时的工资标准一样,阶级成分和等级地位决定一切。
水是万物之母,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广袤无垠,浩瀚深远。我们脚踩宽广大地,仰望深邃星空,也探寻着苍茫的大海。人类很早以前就用稚嫩的目光注视着海洋,它的美丽平静呼唤着我们去徜徉其间,它的狂躁和咆哮考量着我们的胆识,它的幽深和神秘考验着我们的耐心。面对海洋,我们恐惧,敬畏,探索,斗争,征服,利用……海洋不断给予我们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