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榖梁传》是战国时期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本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史事,用问答体的形式,逐字或逐层解释《春秋》,是历史文献注释的一种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14年,凡242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祭曲、灾异等,是中国汉代经学派的经典之一。该书是研究战国至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许谦《读书丛说》有意订补《书集传》之不足。书中有关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方面皆加以考证,并不时引据前人之说。此次整理,以国家图书馆藏清丘象宁抄本为底本,以国家图书馆藏清朱彝尊抄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通校本,以日本静嘉堂藏清陆树声藏抄本、学海类编本为参校本进行整理,以期呈现一个较为完善的便于后人研究使用的版本。《读四
本书以《春秋左传》为蓝本,通过对部分字词注音释义、对个别句子的含义进行简明的解释,进一步剖析了《春秋左传》的内涵。书中从鲁国的历代国君开始,标注了阅读提示,并对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大趋势进行了简单概括。同时对人物的身份、年龄、家族关系进行了介绍,为理解人物的言行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最后,本书还介绍了部分与《春秋左传》有关
本书为研究春秋时期越国历史的著作。全书设11个章节,分别是越国的世系、越国的历史、越国的经济、越国的制度、春秋时期越国的县制、越国的疆域、越国的文化、越国的考古遗迹、越地与周边的早期文化交流、越人与先秦时期的海上航行、上古时期诸暨的历史。全书系统的梳理了春秋时期越国的源考、文化、经济、制度、疆域、遗迹等内容,全景式地展
兴替——古代先贤论朝代兴亡
本书稿是对魏了翁《周礼折衷》进行校勘、注释的著作。此书的校勘,将以丛刊本(序官至职币)、益斋本(司裘至夏采)为底本,以安氏本、阁本、益斋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之清代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之《周礼注疏》、台湾编译馆1987年出版之程元敏著《三经新义辑考汇评--周礼》等为参校本,对《周礼折衷》进行精心校勘,以求得一较
《从这里走近春秋(全四册)》共分为《①乱世将至》《②楚晋争霸(上)》《③楚晋争霸(下)》《④吴越争霸》四册。作者从庞杂的史料中梳理出一条清晰的主线,帮助对春秋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历史进程,以史为灯,照亮前路。《乱世将至》为《从这里走近春秋》套书第一册,作者以独特的笔触,从牧野之战落笔,揭示了西周初期分封天下
本书以一种大历史的视角,将春秋战国作为一个上承夏商西周而来的完整历史阶段进行阐述,分别从社会政治历史的演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进步、社会性质的演变、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五个方面,就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地展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相关内容
◎内容简介 春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乱世的前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征伐渐起,诸侯争霸。 300年间,群雄并起,兵锋渐渐染血;百家争鸣,思想自由奔流。 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反叛的时代。分封制在高峰处开始瓦解,一切变革都在酝酿,中国即将走进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本书以春秋五霸为主要线索,时间跨度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西周首
英国史学家卡尔有个著名命题:历史就是不断地与现实对话。对历史的喜好,也许正是源于我们对已发生的未知事物的渴望,并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寻找那些事、那些人,那些被人遗忘的暗角。本书讲述了帝王君主、后宫韵事、治世能臣、清官廉吏、军事将领、乱世枭雄等奇闻异事,将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变得趣味横生,将原本趣味横生的历史变得精彩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