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作者近十年从事闽西客家传统音乐教学、研究的成果。部分内容已发表在国家一级核心期刊《中国音乐》等学术刊物上。有较强的学术性,对闽西客家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教学、研究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分六章,第一章《闽西客家传统歌曲及其旋律音乐特征》第二章《闽西客家传统歌舞音乐及其音乐特征》第三章《闽西客家传统说唱音乐及其音乐
《鄂尔多斯古如歌口述史》是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古如歌项目的一部访谈实录。古如歌也称古如都,是蒙古语的汉文译音。古如歌产生于蒙古汗国时期,是蒙古皇室贵族在宫廷举行隆重仪式时演唱的大型声乐组曲的仪式歌曲,是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一种。古如歌,现留存于鄂尔多斯库布齐沙漠腹地的杭锦旗和达拉特旗较小范围的地区,演唱者也只是少数
本书主要了探究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全书开篇就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和阐释,包括中国传统音乐的概念界定、属性特征以及比较大略的归类和划分;之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沿革、中国传统音乐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音乐的即兴创作、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音乐史学、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方面进行了论
本书主要从音乐教育学科的本质、高校音乐教育的特征、高校音乐教育的功能、中西方音乐史教育的发展、当代高校中西方音乐史教育现状、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高校音乐史创新型教学理论体系的构建、高校音乐史教学实践的发展策略探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地论述。
中国摇滚40年风云录,忠实记录与梳理时代的声音。从1983到2019,从传统唱片行业到互联网新模式,中国摇滚乐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整个音乐产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郭小寒和相征作为资深音乐从业者和中国摇滚乐场景的深度参与者,对这段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用人物串联起每个时代,通过讲述时代的变化,牵引出摇滚乐在不同时代
这是一本好看,好读,甚至有点好玩的书;同时,它又给读者带来新知、启发甚至深思。此书以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冬之旅》D.911中的二十四首歌为基本依托,分二十四个章节(外加引言和尾语)依次对每首歌的内涵、特色、表演要点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进行了别具一格而又兴味盎然的论述与阐发。
本书由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邹彦编著,用注释的方式呈现出在作品分析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同时附有每一首作品的结构参考图示。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涵盖乐段、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全部曲式类型,共选取了140个分析案例,力求在“典型性”的基础上,呈现出古典至浪漫主义中期音乐结构的多样
本书是一本音乐批评学专著,从音乐的性质、音乐的历史演变与创作、音乐的审美价值、音乐的美感、音乐符号与音乐连接、音乐审美美育、音乐接受与批评七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音乐是什么、音乐从古到今的演变规律及其创作心理过程、音乐对人的意义和作用、音乐的美感体现、音乐的符号特征及其连接功能、音乐的美育功能、欣赏者如何接受音乐作品、评论
本研究以跨学科视角,结合音乐学与传播学相关理论,着重分析中国音乐对外传播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从中国音乐的传播历史、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考察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传播困境,并尝试探索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本书紧密结合传播学理论,详细介绍了当前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现状,总结了中国音乐
本书以湘西南苗族风俗歌为研究对象,对其保护、传承与创新展开一系列探索。首先,从理论入手,分析湘西南苗族风俗歌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述评研究现状,分析问题与不足,创新研究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探究研究的主要方法,挖掘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阐明湘西南苗族风俗歌的界定与分类。其次,搜集、整理原生态和新时期创作的湘西南苗族风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