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详细阐释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入手,对课程思政予以概念界定,总结归纳课程思政所具有的鲜明特性,解读课程思政所富有的价值。从客观角度分析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由此分为两个层面展开,分别是理论依据和政策依据,以此作为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深入思考“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当前教育强国战略有何现实意义。厘清课程思政的核心内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基础、“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现状分析、“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平台建设、“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评价体系、“互联网+”高等教育管理政策支持与保障等。本书旨在深入探讨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管理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径与新策略,为高等教育管理创新
《时光印迹:江汉师范学院文学院校友回忆录》本书系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校友为该校120周年校庆撰写的回忆文集,全书遴选了40余位从1977年至今校友写的回忆文章,全书按照入学时间排版顺序,既包含了文学院及该校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发展变迁,记录校友的学习生活、成长经历、与文学院的深厚情感,并介绍了校友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社
本书稿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庆举办的“北京大学考古100年·考古专业70年”特展同名展览图录,以时间顺序,分为“筚路蓝缕--中国考古学科的早期探索(1922-1952年)”“开天辟地--中国考古学科体系的创建(1952-1983年)”“与时俱进--中国考古学科体系的完善(1983-1998年)”“守正创新--中国考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这些基本原理和范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是绝对和相对、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科学性与阶级性的高度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是发展的理论。马克
注重大学教师发展进而实现大学的发展,是世界各国大学不断满足社会需要和拓展自身空间的基本方略。本书梳理了19世纪后半期至1985年美国大学教师发展制度从产生到基本成型的变化过程,分为“奠基时代”“黄金时代”和“危机时代”,并详细介绍了美国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制度、学术自由权利保障制度、教学发展制度、学术休假制度、同行评议制度
本书系统介绍了在校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与旅行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实践活动安全以及安全求助与急救常识。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结合高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强。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字时代大学生就业发展出现新变化,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本书探讨了“互联网+大数据”在高校创业就业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战略定位、基础认知和技术应用,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本书还系统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时间管理、有效沟通和职业形象塑造等关键要素。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
本书以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作为背景和线索,分析大学生涯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教育主题,并以成长赛道和就业赛道的评审标准为依据,深入解析如何通过生涯教育课为职业规划大赛做准备,并通过生涯故事的方式来呈现大赛作品。
本书为“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系列丛书的第二本,内容以讨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核心,通过对华中师范大学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体案例的介绍和经验总结,结合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育人指南,为如何实施高校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提供一种范式、一个模板,对华中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全面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