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当下最先进和独创的地产营销技术以及实用的经典理论,提炼总结成了“三山十二关”通关地图,系统性地讲解了房地产抖音流量、创新自渠获客模型和案场硬核转化力。所有知识点均由团队实战提炼,经过多次市场验证,颗粒度高,复制性和落地性强,有助于帮助操盘手迅速掌握地产新周期下的营销新技术,建立系统化的地产营销思维,既是地产营销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59号)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结合,成为了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城市双修”应运而生。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
本书认为区域的发展是数目众多的各层级城镇以及其周边腹地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托城镇网络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降低城乡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城乡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城乡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基于这一点,本书中提出了以网络型发展模式代替增长极发展模式的设想,主张以城镇网络为载体,加强城际、城乡及乡村之间的纵向和横向交流与合作,
美丽中国,人水和谐。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自此拉开了中国海绵城市从概念提出到试点落地、示范深入、系统化全域推广的建设大幕。历经十年的持续探索,海绵城市,早已成
“国际城市蓝皮书”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聚焦分析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和最佳案例,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24)》聚焦“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10年间丝路城市对“全球南方”城市网络的形塑作用,丝路城市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参与度更高、更为均衡的“全球南方”城
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包容性发展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一个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牛鼻子”,在全国具有“标杆”效应和“首雁”效应。本书首先界定了新型城镇化、超大城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包容性发展和路径等主要概念,梳理城乡一体化、城乡边缘带(城乡结合部)、社区发展、包容性发展和社会融合等主要理论。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绪论、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分析、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因素识别、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评价、资源型地区新型城镇化风险防范、结论与展望。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研究
就地就近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选择。本书在科学界定就地就近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农民意愿”为主线,全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空间模式的演变及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回归”,深入探究新时期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决策选择、就业状况与实现模式,以期发现这一过程中农民关切的问
本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市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无论是在测度方法还是在研究内容上,中国城市韧性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入。首先,本书使用2005-2018年我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我国经济板块划分成东中西三大地区以及南北两大地区,从经济、社会、生态、基础设施四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市韧性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