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城青铜器的类别和数量、品质和等级在早商时期都具有代表性。本书梳理了盘龙城遗址历年出土的青铜器材料,探讨了盘龙城青铜器类型及其演变、分期与年代。在制作技术层面,讨论了青铜器成形技术、铸接技术、辅助技术并总结了技术特性。在装饰艺术上,讨论了纹饰的类别与布局、纹饰的制作以及装饰的演进。在成分与结构上,讨论了冶金遗存、合金
本书梳理了盘龙城遗址出土的玉器、绿松石器以及石器材料。通过对以往出版以及未披露的资料进行整合,对盘龙城遗址过往所发现的三类器物进行报道。此外,本书还对以往存在问题的资料进行了补正,主要包括玉器以及石器的材质方面。最后,运用光谱、元素、矿相等多种分析方式,在物料的产源方面进行探索,进而阐释盘龙城先民在矿物资源利用中的策略
本书收录20世纪50年代至2003年底期间新发表的魏晋南北朝墓志,墓志年代起三国之始,迄杨隋之末(220-618),皆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及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两书所未收者,共计231方。全书分为魏晋十六国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五部分,每一部分按照志主下葬日期先后为序排列。墓志先列录文,后附疏
本书从宏观着眼,由微观入手,为读者梳理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介绍重要的考古发现,展示考古学最前沿的成果,以点带面,为读者呈现出考古学在当下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面貌。使读者对考古这一学科有清晰、完整的理解。 书稿共设置100个问题,涵盖了从考古技术、宫殿、墓葬、城市、文化、石窟、丝绸之路、特种考古等重要话题,以新颖、
本书系统介绍了碳14测年的原理与方法,加速器质谱的原理及其用于碳14测年的测量本底、分馏效应和测量方法,测年样品的前处理与化学制备,加速器质谱碳14测年的测量误差、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系列样品碳14年龄校正的贝叶斯方法及其模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夏代、商代和西周十几个重要遗址的加速器质谱碳14年代测定,以及殷墟甲骨
隋唐刻房山石经是北京市房山区石经山隋唐刻石刻佛教经典的简称。它在佛教研究、金石书法、政治历史、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本书以隋唐刻房山石经为基础,研究它与敦煌写卷、《中华大藏经》、《高丽大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等同名佛经版本比勘之异文,旨在揭示其异文文
本书是北京文物与考古系列丛书的一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是北京市所属唯一具有考古发掘权的科学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北京市及各郊区县古代遗址的考古调查。在配合通州翟各庄遗址——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建设项目施工建设的考古工作中,发现古代遗迹110处,其中墓葬69座、灰坑35座,另有窑址、古井等。遗迹年代从晋朝到清代均有。出土了大
本书全面介绍了西安地区考古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与实际应用,描绘了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在西安地区考古资源建设过程中的突出应用,是“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中对于大力发展数字考古,提升考古信息采集管理、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水平要求的一次有力尝试。书稿中采用了大量插图,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操作和工作原理,图文并茂,实用性很强。本书的出版
明楚王墓为明八代九位楚藩亲王墓葬群,贯穿明代始终,是现存时间跨度最长、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明代亲藩墓群。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龙泉街道明楚王墓遗址公园内。为加强对明楚王墓及明代藩王制度、相关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特举办“明楚王墓与明代藩王文化”
本书全面整理并公布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齐故城考古队在2019—2020年齐国故城小城西门外夯土建筑群遗址发掘中出土的钱范及相关遗存资料。通过整理,对较好标本采取三维拍摄拓本制作进行信息全面采集,并全方位公布资料,结合实验考古和科技分析,综合分析了钱范制作和冶铸工艺。在对新出土资料整合研究基础上,科学合理编排后,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