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为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论,回顾了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四人的书法成就,总结了书法学习与创作的重要规律,是书法史上重要的论著和草书杰作。本书从学习书法释疑的角度出发,围绕学习书法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分20个专题,对《书谱》进行了详细解读,解读专业精辟,其中融入了部分作者学习书法的经验体会和理论探索,多角度
本书是一部书艺杂谈。作者白阳以诗、文论、随笔、手札等形式,讲述自己对中国书法艺术、古今书法名家、书法作品、书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所思所想。同时,收录有他所写的序、题跋、访谈及在一些书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这是一部以书法作品形式展现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的文稿,共选取150则典故。除了作者亲笔手书的典故条幅,每篇还附有“原典出处”、“读典心得”和“临池一悟”,提供了典故出处、研读典故的心得体会和撰写书法作品的感悟。书稿分为“敬民爱民”“为政治理”“信念情怀”“和合天下”“立德修身”“辩思笃行”“尚贤任能”“尊教劝学”“法治廉
清代书家梁巘也是著名的书法理论家和教育家,堪称书法技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承晋斋积闻录》和《评书帖》等书学理论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宝贵经验。其《评书帖》是在梁巘逝世后,后人根据其平日随笔札记搜辑而成,内容涉及书法笔法(执笔法、用笔法)和字法等技法,学书次序、要诀及经验,古今碑帖鉴赏及优劣对比,名家名作分析、特色研究等
本书是一部集学习与研究篆书及篆刻艺术于一体的大型工具书,全书精心收录字头超过一万五千个,总计囊括各类篆字字形二十五万余种。汉字,作为独具魅力的象形文字,在篆书中将象形意趣展现得最为充分与生动。从夏商周三代至秦王朝,其间,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璀璨的古文字精华:甲骨的隽利劲挺,钟鼎的雄健奇谲,石鼓的凝重恣放,斯篆的
本篆刻集是刘楣洪学习和研究篆刻四十年后的精心之作。从初法古玺秦汉印,到流派印研读,再到形成自己的风格,经过大量的临摹、创作、摸索和实践,刘楣洪的篆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对于刻法爽利迅捷的古代将军印、急就章,刘楣洪有特别的偏爱,在印章的创作时用刀大胆洒脱、印面布局拙朴天真、巧思天成。在印章的设计时,刘楣洪结合自己在
行书字形流畅优美,灵活多变,加之实用性强的特点,因此备受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的推崇,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书体之一。书行书画院编写的《行书基础教程》一书主要以行书的基础部分为内容,包括基础笔画、常用偏旁及间架结构的写法,帮助初学者快速上手,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逐步掌握行书书法的基本要领和技巧,提升自己的书写水平。为了方便读
楷书字形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是书法学习的首选字体。学习楷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书写习惯,为后续的书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楷书的书写要求精细、准确,不仅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耐心和毅力,而且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审美能力。书行书画院编写的《楷书基础教程》一书主要以楷书的基础部分为内容,包括基础笔画、常用偏旁及间架结构的写法,帮
邓石如在书法史上以篆书成就最高,风格雄浑朴茂、笔圆润流转,线条均衡,体势端整,有沉雄朴厚之风。《白氏草堂记》是其篆书的代表作。此书作为邓石如六十二岁所书即嘉庆九年甲子,是其谢世前一年写成的。书风既盎然着浓浓的古气,又洋溢起阵阵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洒脱;功与情致并重,行气整饬工稳,体势森严刚毅,韵度豪迈醇厚。本书从《
赵孟頫酷爱以千字文为习字素材,他曾在一卷千字文中自题云:“僕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足见共学书之勤奋。在笔法上以流丽挺健为主,线条温润凝练,外秀内刚。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道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本书从赵孟頫历年经典行楷书法作品中挑选出字,集成对联。通过碑帖反转而成的墨迹,笔画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