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中药学基础学科本科教育教学改革“101计划”核心教材之一,根据“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编写而成。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遗传因素,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生态响应特征,道地药材资源,中药资源调查、评价与管理,中药资源更新与保护,中药资源人工培育,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内容,着重反应中药
中药信息学是中医药学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分支学科。本教材编写旨在结合中药现代化和信息学发展的实际需求,向中药学各专业本科生讲授中药信息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技术原理及应用方法,并简述相关重要软件工具的实际使用方法。教材共9章,分别为概论、中药信息学数据基础、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经典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方法、数字技术发
《常见校园本草》一书系统地整理了校园内常见的药用植物,其中部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一部)收录品种的原植物,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药用植物的分类、特征及其药用价值。书中每种植物均配有实地拍摄的高清图片,并详细介绍了其科属、野外识别特征、生存状态、药用价值及其他价值,同时提供了相关附方。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
本专著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总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中药抗菌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简史,中药抑制病原菌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作用机制、毒副作用及其耐药性,中药抗菌的临床应用。第二部分为各论,该部分内容按照传统药物的分类原则,结合项目组的研究基础和文献基础,选择了具有抗菌活性的155味中药,分别阐述中药的本草考证、性
本书收载常用中药249种。按脏腑分为心部药队、肝部药队、脾部药队、肺部药队、肾部药队、胃部药队、膀胱部药队、胆部药队、大肠部药队、小肠部药队、三焦部药队十一大类。以补泻凉温为序,又分猛将、次将概括功效强弱;先陈其害,后叙其利,并详述其产地、形状、炮制方法及主治病证。
本书收载常用中药654种。仿杨时泰《本草述构元》体例,分为草部、木部、果部、蔬部、五谷部、金石部、人部、禽兽部、虫鱼鳞介部、水火土部十大类。以药为经,以方为纬,重视配伍,撮其大要,突出实用。每药之下,某药某味某性,入某经专治某病,与某药同用治某病,并将治某病,宜生用熟用,炙用炒用,研用独用,以及某药与某药,相佐相恶,相
本书是清代著名学者刘鹗(字铁云,江苏丹徒人)对医家沈金鳌《要药分剂》补订而成的一部本草专著,收载常用中药384种。按照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分为十卷。每药从其药性、功效主治、经络循行、合化配伍、名家论说、用药禁忌、道地出产、炮制贮存等,进行阐发。
本书共分15章,59节,353个病症。针对每个病症,精选一个,或数个,或十余个验方。患者可以根据病症,从中选择一两个验方同时应用,也可以选择数个验方联合应用(如果在治疗某一种病症的验方中,有2个或多个中药煎剂验方,在这些验方里有一味或几味重复应用的中药,不宜重复加量,以免药量过大),以期取得满意疗效。
本书收载药物128种。分为4卷。周氏引经据典,集采名家之说,着重阐发药性理论,结合仲景经方举例,剖析病因病机,配伍应用规律,并解释经方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