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唐纳德·凯利的西方史学史三部曲的完结卷,讲述了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100年间西方史学的发展状况。面对书中他所评介的诸多新史学趋向的出现,以及相应出现的新旧史学的观念对立、新史学与更新史学的观念对立,凯利站在了温和的新史学立场上。他拥护新史学走出政治范畴和结构主义的教条,但对后现代主义的激进提法,如
本书于1961年首次出版,作者奥尔本·G.韦杰瑞在书中展现了对历史本质与历史意义的探寻。全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成的历史观念,包括中国、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民众对于历史的态度,以及各门宗教塑造的历史思想。第二部分聚焦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思想家,探讨他们对历史问题的理论建构和概念
本书是德国史权威杰弗埃雷从个人治学经验出发,对四十年来西方史学研究发展历程进行全方位回顾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提出,二战后西方史学界经历了由社会史到文化史的巨大转变,但所谓新文化史却专注于文本分析和理论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各种现实问题,难以帮助人们克服差异、真正展开交流与对话,所以,有必要对社会史研究加以重新检讨,发
本书包括《历史研究法》《历史教授法》两部分。《历史研究法》共十章,介绍了西方历史研究方法,并指出其与中国古代“史法”、传统“史评”、“史论”的差异,认为历史研究的方法就是对“人的历史”的研究。同时也结合中国传统史学的部分理论,对传统历史研究方法,如搜集史料、辨明真伪、知人论世、阐明史料、断定史实、比次史实等做了充分肯定
本书汇集了卡洛·金兹伯格最新的四篇文章,其内容体现出他历史和哲学思想的多样性。 《文明与野蛮》一文,重现了16世纪两位西班牙思想家关于美洲原住民是否具有人性的辩论,并突出了从希罗多德到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思想家的著作流传到15世纪时产生影响,并被诠释出多种意义的情况。在《野兽之魂》一文中,金兹伯格追溯了关于动
本书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系统阐释、论述了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发展史、学科本质属性、学科建设的服务面向、学科定位和区域国别学设置的价值、研究对象及其内涵、地缘关系中的国别与区域问题、区域国别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内容结构、地缘治理与世界秩序、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区域国别研究所需材料及其获取路径选择问
《历史想象概论》一书从“历史想象”这一概念入手,分析历史书写中想象功能、类型、合理性及其可能面临的理论困境,并尝试用这些内容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想象问题。历史想象,即史家在书写历史时,以学界研究成果为基础,根据自身的生活阅历、研究经历以及整个人类的生活经验,在对历史事件的体验、移情、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幅动态的、形象
本书将人类的发展分为曾经经历的三个大的阶段以及未来的第四阶段:第一阶段,在挑战中生存阶段;第二阶段,工作与生产阶段;第三阶段,人类与机械共存阶段;第四阶段,未来阶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用探索性的思维,借助科学和文献中的数据,讲述了人类的发展脉络,有内容、有知识、有讨论、有预见,帮读者厘清人类发展的脉络图。
治文史要懂得文献学基本知识,懂得如何处理文献、如何用文献。与文献紧密相关的是考据,即考镜源流,弄清事实真相。本书以问题为导向,精选典型案例,说明文献与考据的价值和作用;聚焦《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经典目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4年下卷(总第31卷)设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建设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史学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史学评论”等7个栏目,刊发论文、评论、综述26篇。另有两篇附录。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虽属专门史的范畴,但研究课题广泛触及历史学的各个具体领域,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