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明泥金版)是一部明刊书法作品,也是一部佛教经典著作,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本书为明朝宣德年间泥金版本,是难得的书法经典类作品。
本研究通过对敦煌禅宗文献中的灯史、语录、偈颂、杂集等内容的全面整理研究,深入全面地揭示禅宗在敦煌的影响及其兴衰,揭橥中国早期禅宗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史。敦煌禅宗早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以保存并丰富禅宗北宗的有关历史文献,可资探讨传统禅宗文献的流变,同时由于具有传统性与地方性兼容并蓄的特点,还可据以探讨唐至五代敦煌地区的禅宗
本书本书是2019年度四川省重点出版项目,是首部对汉藏佛教思想交流交融史做最全面、最深入梳理和学术研究的图书。汉藏民族在信仰上的交流和交融,有着深远的渊源。本书从对“三宝”的认同、对佛教艺术和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佛教与国家关系的认同等方面,全面、深入地对汉藏佛教思想史的理论进行教义和历史方面的研究,将藏传佛教思想的产生、
《希伯来经典:语言、文本、历史》分为三大部分,共计十四篇论文。第一部分聚焦于《希伯来圣经》相关的“语言”。第二部分围绕《希伯来圣经》相关的“文本”展开讨论。第三部分引入更多的经外文献史料,将之与《希伯来圣经》进行比对,以探究《希伯来圣经》背后的“历史”世界。作者既有国内外知名学者,亦含本土新秀学人,充分展现国际视野与中
本书稿由南京大学哲学系洪修平教授主编,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佛学研究方面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该书稿属于佛教文化研究类图书,主要内容是佛教研究方面的专业论文。按照论文内容分为宗派问题新探、佛教史研究、佛教思想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四个板块。书稿收录了近期佛教哲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共约二十余篇文章,展现了学者们
本书是本类文献首次大规模集中影印整理。壮族师公经书,多采用古壮字或壮汉合璧的形式抄写而成,内容融入了壮族、汉族民间经典的故事、传说、神话、谚语等,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晶。本次影印整理体量大,涉及地域广。版本多样,内容丰富,研究价值大。较好地呈现资料本身的抄写特色、文献本身形制特征。
“中国符号”系列丛书是一套全面而精致的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该系列图书选取了乐器、神话、剪纸、匾额、书法等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符号,以通俗的语言解读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阐述其发展历史和思想流变,力求多角度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独特魅力。本书介绍了中国神话的起源、发展、流变、分类,以典籍中具体的神话
郭实猎(1803-1851),德国人,19世纪上半叶中外关系史上的关键人物,然因清末以来相关之记录粗糙失实,第一手史料则多存于海外档案、特藏文献中,致使他在历史上的形象历来迷离难辨,充满矛盾,在中外交流史上发挥的作用亦难展现。 本书从新发现的莱顿大学特藏郭实猎文献、圣公会非官方档案、荷兰传道会档案入手,将这些用英语、
《感应篇》是中国古代劝善书的典范,在规范人们日常行为,止恶劝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书作者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思想史、社会史等研究方法,考察《感应篇》对明清政治、社会的影响,但又不局限于对文献本身的阐释,而是对文献背后蕴含的深刻的社会价值和内涵进行考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结构上,以时间顺序,紧密把握从宋元到晚清
全书共分七章,分别研究了广西布努瑶所在地地方社会关系,布努瑶民间信仰生活,后代与祖宗,祖宗下的血缘兄弟,“守护”生命的舅家,“患难与共”的地缘关系,仪式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