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介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第1章“概述”从整体上介绍西方经济学,第2章到第7章是微观经济学部分,第8章到第11章是宏观经济学部分。本书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对日益庞杂的西方经济学体系内容和结构删繁就简,做到以使用为纲,以够用为度,力图使读者容易上手,看得懂、易领会。《西方经济学》
总结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特点可知,不仅其研究起步早、长期的坚持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至今拥有一大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而且还具有较早地远离前苏联的意识形态影响、浓厚的东方色彩以及独特的研究视角等特点。因此,笔者认为,了解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丰富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将具有
《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第1辑·2011)》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的成果之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之一种。《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文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第1辑·2011)》主要收录2008-2010年度全国范围内公开发表
《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第5版修订版)》包括了消费者行为理论;技术可变条件下两种生产要素的*适组合;“帕累托优”与微观经济“市场失灵”;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及其规制政策;公共产品导致的“市场失灵”及其规制政策等内容。《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第5版修订版)》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套书包括了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
150多年前,马克思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他比他那个时代的任何其他人都更清晰地感觉和分析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认识到了全球化国际经济的产生是内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他预言这个过程不但将促成自由主义理论家所吹嘘的成长和繁荣,也会催生暴力冲突、经济危机和广泛的社会不平等。最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证明了《政
在普通高等院校中,西方经济学课程已成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它要求学生分三个层次学习:初级、中级和高级,本科阶段学习初级和中级课程,研究生阶段学习高级课程。目前,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而言,既适合于学生学习,又能反映职业教育特点的经济学教材并不多见。因此,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安排的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
在《经济学理论与认知科学:微观解释》中,唐·罗斯探讨了经济学与行为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之问的关系。他的理论分析围绕如下中心议题展开:怎样才能把经济学阐释为一门健全的经验科学。认知科学、行为科学与经济学家的日常研究密切相关,唐·罗斯此书对经济理论与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究。该书提出的一个问题是:日
中国经济思想的这一转型,以近代而言,包括两次重大转折:一次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另一次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尤其是1919年五四运动后,本书所回溯的,是在两次转折之间,或在第二次转折之前,马克思经济学说传人中国的初步介绍过程,姑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前史。全书分为绪论、“1896—1904:马克思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财经、贸易、管理各专业学生的教材或教师参考用书,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学案例、补充阅读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每章后面的小结,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力求使学生在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