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居印象70年
本书对中国国家、省及大中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数据验证分析,并进行了排名,得出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结论。特别是对于省级和大中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以及选取连续性历史数据进行科学的验证分析方面,在国内相关研究中尚属首次,具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该项研究是国际合作项目,课题组
克罗斯比1972年的里程碑式著作论证了环境因素对历史的塑造有时比人为因素更重要。早期的学者强调文化和技术因素,以此来定义世界的发展方式。但克罗斯比声称,非人为因素,如新、旧世界之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交换,才具有更大的整体影响力。作为早研究粮食作物、疾病传播与历史关系的重要性的历史学家之一,克罗斯比认为,人类社会是一系
《环境承载力评估监测预警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系统梳理了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基本理论、评价方法、预警方法、多目标调控方法,以及试点评价、平台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预警技术方法体系。全书共分8章,第1章对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的概念、内涵、机制,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度分析和综述研究。第2章为环境承载
《沙漠旅游环境容量与预警系统研究》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和预警系统测评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沙漠旅游地生态环境的特征、演化的特殊规律;对沙漠旅游的游客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探索了游客行为与心理容量的关系;从沙漠旅游适宜度、景观价值、美学价值等角度,构建系统的沙漠旅游适宜性、景观价值以及美学价值评价模型
本书针对地理科学类专业学习的特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强调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并针对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分层次逐级递进式地设计专业实习教学,对学生在区域综合自然地理因素、区域综合人文地理因素两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进行实践教学。
在国际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背景下,随着经济要素的流动,生态服务跨区域的流动与交换日益频繁,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区域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书从“现象-理论-方法-实证”几个维度来分析研究中国生态服务空间流动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构建生态服务流动的分析和测度框架,并基于中国国际贸易和区域贸易数据进行实
本书从城乡规划视角预期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经济格局与生活方式产生的分异,展望我国未来社会聚落模式与总体格局,并设想在云贵高原与黄土高原发展大型生态聚落。本书前两章主要分析指出我国城市化进程如果继续沿用西方模式将难以为继;第三章阐述科技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以及由此推断我国新的空间发展方向;四、五、六章主要讲述两
本书属于“中国区域生态资源资产研究”丛书。编者在借鉴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环境质量价值量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总结现有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ecosystemproduct,GEP)核算案例的经验和成果,立足城市生态系统特征,明确城市GEP的概念内涵,在国内率先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从大自然表现出
可持续发展不简单的等同于生态化或者环境保护,它是由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因此,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使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都要协调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经济压力。如何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维持稳定的增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