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研究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研究丛书,是中宣部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其扎实的研究内容、权威的研究团队、新颖丰富的视角,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 本书是该丛书中的一本,由分析文化、现代化、民族复兴三者之
创意产业与自发性城市更新
本报告是文化金融蓝皮书系列的第三版,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与中国文化金融50人论坛共同组织编写并发布。报告是对2018年中国文化金融发展的一个总结,共分为总报告、工具篇、行业篇和区域篇四个部分。总报告是报告的核心部分,集中了报告课题组对文化金融研究和实践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总报告首先总结和分析了2018年初以来的文化金融
2017年8月,成立了以蔡奇为组长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并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下达了首都文化内涵挖掘的课题项目并出版《首都文化研究丛书》。该丛书主编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湘平。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报告,并得到市委领导的进一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不仅是对陕西及全国三年来文化艺术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检阅,而且是推进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推动陕西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该书在充分调查前十届中国艺术节经验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探究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对陕西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探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陕西文化大省的可循之路。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19)》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撰。包括粤港澳大湾区与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城市文学与文化空间、案例与借鉴等内容,全面系统回顾、总结2018年深圳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与主要成果,分析深圳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等角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分布于134个国家的525所孔子学院以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为载体,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全覆盖的格局,已发展成为主动构建中国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平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品牌发展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近几年,国家领导人及孔子学院相关负责人对孔子学院品牌的重视为其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标准化,不仅可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准绳,也有助于促进人群均等、城乡均等、区域均等。《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研究》作为探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的创新著作,吸纳了国内外近年新研究成果及地方实践经验,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对
作为中国第三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佛山市,其得名于晋,肇迹于唐,明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海禁开放以及澳门租借开埠,佛山因其便捷的内河交通网络,在珠江流域乃至两广、福建、江西、两湖及云贵地区逐渐构筑了庞大的内河交通运输网络,佛山由此开始繁盛,至清初康、雍、乾三朝发展鼎盛。佛山城市在清初成长为全国四大聚并称四大名镇之首
《郑州文化传播与城市软实力:一带一路倡议下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遵循大文化发展理念,置身中华文化、中原文化、河南文化语境,对郑州数千年特别是百年来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在郑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及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对新时代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文化建没上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进行分析和概括,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