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白话精解
《难经》——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
李培生教授是中医伤寒学界的一代宗师,泰山北斗。所著的这本《伤寒论讲稿》基本保留了明·赵开关复刻宋版《伤寒论》的原貌;全书以六经为纲,本证、兼变证、类似证为目的编写体例,明白地勾画出了六经辨证论治的体系,极便于初学;书中每条原文下又分词解、提要、释义、治法、方药、方义、参考资料诸项,使全书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书中首次指出
古书上说:天以五气饲养人,燥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地以五味饲养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成入肾,甘入脾。人处于自然界,五脏外应五时,机体只有与自然界和谐统一,才能维持其生命。若自然界气候反常,或是人体本身情志刺激太过。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使人的五脏之气的协调受到侵扰,疾病便会接踵而来
本教材是按照《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试行)》对中医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而编写,适用于五年制中医学本科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业,也可供相近专业和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在内容编排上,主要包括导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发病、病机、养生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形式编排上,每一章前设“学习要点”,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内容简介:李阳波在研究《老子》、《周易》、《内经》过程中,发现了圣人们是如何进行思辨的,从而建立了“阴阳术数构造体系”的方法论,在对易、道、医等相关概念的研究过程中建立了“宇宙生物观”的认识论。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对太极、河图、洛书作出了一种还原性的解释,产生了“时相”这个新的概念,它包容了传统文
《针灸穴位别名速查手册》集针灸穴位别名于一册。共收入穴位别名1057个,均采集于众多中医典籍,集腋成裘。所收录穴位别名量为各相关医籍之最,并标明出处。有一穴一名者,有一穴多名者,皆列于正名条中,其别名又分条单列,便于查找,另附穴位图,则便于应用。
现代人学习中医,没有了师徒授受的环境,又丢失了诵读的习惯,因此难以理解经典的意思,学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这成了学习中医的一大障碍。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用耳朵学中医系列》就是这样一套丛书。无论是在教室或宿舍里,还是在操场及花园中,甚至在床上和旅途中,都能边听边看,边听边读,边听边背。本册《难经神农本草经
本书是在原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的基础上,充分汲取国内有关《金匮》语译本、教学参考之长和作者们的教学经验,着力于对原文精髓加以深入阐析,故名为《金匮要略译释》,第二版对第一版的不足之处又进行了补充、更正或修订,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本书首先对林亿等撰写的《金匮要略方论序》进行“注释”,然后[语译],并示以[提要],特别对
本书介绍了常见的经络与穴位、常用自疗守法及养生保健的自疗法。书中还就办公室一族如何轻松健脑、日常疲劳如何消除、常见病怎样家庭调治进行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