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由VOA(VoiceofAmerica——美国之音)正式独家授权的VOA英语单词故事为语料,并开发配套的iOS、Android、桌面版、网页版应用学习软件和网络微课,是一套“全媒体”形式的立体图书。全书包括18篇精选的最新VOA英语单词故事语料,介绍英语单词背后的
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出现至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百年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风云激荡。本书对这一时期中国新闻思想生长历程作了比较细致深入的剖析,理出了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和线索。作者在论述时,把这一时期的新闻思想和西方殖民扩张、西学东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
媒体语言依据其不同的媒介特质可分为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网络语言和电视语言四大类。《报刊语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内地与香港报刊语言的主要差异、内地与香港报刊语言差异的原因、报刊语言的语体类型、报刊语言的语体特点、报刊语言语法的基本特征、报刊语言的标点使用、报刊语言的语法变异等。
本书内容包括阿拉伯世界媒体环境、德国媒体环境分析、俄罗斯媒体环境现状概览、法国传媒综述、韩国媒体环境概况、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媒体环境、美国新闻媒体环境概况、日本媒体环境、意大利主要媒体一览、当代越南媒体环境探析、阿拉伯媒体涉华经济贸易报道指数分析、2014年德国媒体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报道分析、俄罗斯媒体丝路经济带相关报
《治学例话: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品鉴(第一辑)》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的理论创新需要范式与方法的创新、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的构成、联动及其政策影响:以微博为例、用笨拙的方法做学术、网络人际传播中印象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让兴趣引领研究,在文献研读中积蓄能量等。
马华新生代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副刊与‘新生代文学’》充分抓住了马华新生代文学在90年代兴起的传媒语境,一次从文学与副刊的角度,系统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马华新生代文学所呈现的各种面貌。《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华文报纸副刊与‘新生代文学’》立足于90年代《星洲日报》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化新闻传播话语的意识形态建构——“‘人生’之‘内核’对应‘权力’之‘关系’”的话语分析;国际化新闻传播话语是意识形态依托的框架等。
本书依据《重庆日报》实物,对《重庆日报》及其创办人卞小吾和竹川藤太郎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填补了新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全书共分十一章。首先介绍了《重庆日报》诞生的时代背景,接着分别介绍了《重庆日报》的创办者卞小吾和竹川藤太郎的经历,各自的思想发展
本书聚焦“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传播实践与理论”这一话题,分析了中国企业品牌国际传播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着重关注中石化、中国南车、中交建、中国联通、阿里、华为、海尔、小米等企业品牌国际传播的历程、经验、教训和策略,并从学理上讨论了中国企业品牌及其国际形象的构建、传播的理念、渠道和方式,特别是探讨了央企与新兴传播企业品牌
本书运用新媒体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对典型新媒体类型进行社会责任评估,主要评估对象为主流新闻网站、大型商业网站、搜索引擎网站、视频网站、青少年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媒体微博;研究重点涉及网络话语、健康传播、环境传播、微博舆论、意见领袖、移动新媒体、电子商务、新媒体管理政策等方面;聚焦于微博和网站两类新媒体平台,对2014年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