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隆庆》是对流落异域逾130年的传奇文物《俺答汗进贡图与表文卷轴》的研究和发布。该卷轴是生动反映1571年明蒙“隆庆和议”及其结果的珍贵文物,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蒙汉合璧、图文并茂的文献。“隆庆和议”是明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明蒙之间结束200余年战争,化干戈为玉帛,迎来和平交往。这一事例切实证明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本书以近年来非洲的纷争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其特征、应对模式以及与国家建立的关联性等方面展开讨论,同时着眼于“纷争后”的和解策略和实行正义的方式,重新思考非洲的纷争、纷争解决、和解、共生等现象,并分析国内政治因素和国际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开普敦是南非第二大城市,更是南非的立法首都,是南非以及整个南部非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开普敦具有悠久的城市历史,自1652年城市建立至今,其城市发展水平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作为一座金融和旅游型港口城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发展大环境之中,更有利于其城市转型与未来发展。本书从城市史和长时段的角度出发,研究了194
本书在概括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相关内涵、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将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路径细分为五类,即经济外溢路径、地缘政治和安全路径、危机驱动路径、社会人文和国际传播路径、开放的区域主义路径。与此相对应,本书从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差异与挑战、打造周边能源命运共同体、打造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打造周边卫生健康共同体
21世纪以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形势愈发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外交关系等各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为加强对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于2000年创办《国际关系评论》,这也是国内高校中创办最早的国际关系研究书刊。本刊宗旨是提供一个与同行和读者交流的学术园地,为促进中国国际关系
近十余年来,中拉互联互通合作成效显著,但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的高质量互联互通合作尚存提升空间。与此同时,对于与拉美国家互联互通的研究也有待深化和细化。拉美地区的33个主权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国情各异。全景展示中拉互联互通合作的图景,关注各国之间的差异和比较,总结中国与不同拉美国家互联互通模式、合作成效以及潜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成果,主要围绕亚投行的间性治理优势展开。亚投行是由中国发起创立的国家多边开发机构,致力于通过亚洲和大洋洲地区建设未来基础设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财富、增强互联互通。书稿首先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从机制的起源到国际机制叠加互动,再探讨叠加互动的间性治理优势,层层递进,梳理理论脉络。其次,对研究对象
本书在利用大量外文资料的基础上,从战略三角理论角度,对冷战时期法国、联邦德国与美国三国安全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从而揭示同盟关系与战略三角间的张力。战略三角关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框架,关于三角关系的稳定性与其中的互动性,不少研究均利用冷战后的案例进行解读,本书首次将战略三角关系与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进行交叉比较
巴尔干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中东欧合作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国家处于欧洲化的不同阶段,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呈现出多元面貌,值得跟踪研究。
本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以及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价值理念进行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