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发出一个时代的先声,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的关注和人们的思考。本书作者精读了茅盾的《子夜》、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柳青的《创业史》、陈忠实的《白鹿原》,透过中国新文学代表作品中的点滴细节,在史诗般的文学叙事中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中国的百年巨变。作者特别围绕封建与反封建这一主线
本书上下两卷共十编38章130余万字,系统梳理阐释了两汉四百年的文学艺术思想的发展历程。本书上卷侧重于历史的论述,从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西汉后期文艺思想、东汉前期的文艺思想、东汉中后期文艺思想四个主要时段阐释论述两汉时期的文艺思想。本书下卷从两汉文艺思想的生成机制、《礼记》的诗学蕴涵、扬雄文艺思想与西汉后期文人心态、郑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与现代汉语史共生共长、互文建构的历史。鉴此,本书以语言为核心参数,透过20世纪中国语言学家们的视角,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事的另一种可能性:考察在20世纪的语法学著作中哪些作家作品更具有“语言形式的规范性”,从而直接标记了现代汉语制度化的过程;考察在20世纪的中国修辞学著作中,哪些作家作品更具有“
浙江是海洋大省,又是文学和文化大省。浙江的海洋文学历史积淀深厚。本书是“浙江海洋文化史话丛书”之一。以朝代为经,以海洋小说、海洋散文和海洋诗歌为纬,架构起自先秦至晚清的浙江古代海洋文学发展脉络框架。比较全面地梳理浙江古代海洋小说、海洋散文和海洋诗歌从先秦至晚清的发展情况,同时对浙江古代海洋文学的存在形态、成果、文化价值
本书是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023年度的文艺评论结集,收录了包括文学、美术、音乐、摄影、舞蹈、书法、戏剧、电影、电视、民间文艺等艺术门类的优秀评论。这些评论有利于引导读者、文艺工作者的审美和创作,有利于推进学理研究。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对近年来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有了解,对会员所发挥的作用有了解,对近年来云南文艺创作
《中国妇女文学史》一书研究范围覆盖文学、史学、哲学、经学等众多领域。作者一生著作甚多,本书整理了自上古至明代妇女文学的变迁,主要分为上古妇女文学、中古妇女文学、近世妇女文学三编,概述了各个时代妇女文学的盛衰情况,辑录了具有代表性作品,并附以精辟的点评,另对班昭、徐淑、蔡琰、左棻、苏蕙、武则天、薛涛、李清照、朱淑真等女性
《中国文学》是四川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文学教材,共四册,*选了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的经典作品。每册书按照时代分为上下编,按照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分为若干章,每章分若干节,即一个教学单元,每节的主要内容为作家传略与作品选读,后附辑录与参考书目,并设计了一些思考题。《中国文学》自首次出版二十多年以来,多次重
本书共分为六章,以时间为序,分析了从先秦到清代安徽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地理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安徽文学进行再阐述,努力探求安徽文学的地理性特征,考察气候因素、水系山脉对安徽文学发生、发展的深刻影响,城市兴衰、地貌变化对安徽文学风格的独特作用力,丰富读者对安徽文学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系统介绍了闽南文学的发展历史,时间跨度大,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一直写到当代,首次全面梳理闽南地区和闽南籍作者的文学成就,也对有关的作者群体进行了鸟瞰式的回顾总结。既有宏观的概括,又有微观的描述;既有作家的介绍,又有作品的分析。同时对每一时期有影响的重要作者进行列专节阐述,对有影响的重要作品进行细致的文本解读,点面兼
本书记录了2007-2017年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红楼梦》热、先锋文学、韩寒现象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事件,通过口述历史般的采访与文学对谈,就史诗性、神话传统、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科幻文学、都市文学等文学母题与思潮进行了富有样本意义的专题探讨。采访者傅小平进入一个个文学现场,与白先勇、梁鸿、孙甘露、徐则臣、于坚、杨庆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