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谈笺录:“铁一号”红楼与戴逸先生》详尽地介绍了当代著名史学家戴逸先生的学术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位大学者在岁月变迁中投身学术、矢志不渝的学术情怀,以及一位史学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术抱负。书中介绍了戴逸先生的家乡和其在北京的生活研究环境,展示出一位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描绘了先生的若干生活细节,介
本书叙述了秦汉时代游士与游侠兴起又渐趋消亡的过程,描绘了这一时期广阔的历史图景和多彩的社会风尚。在关注历史运动的大背景和大关节的同时,将学术研究和非虚构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对于范雎、张良、韩信、刘敬、贾谊、汲黯、郭解等前人虽有了解但又缺少细致解读的人物,由心理历程到生命历程,做了深入挖掘和解析,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丰满
本书以纪传体通史为体裁,以远古至清代的历代中医先贤为主线,收集了远古至清代的历代医药学界先贤的史实作品、自序和他人评价,要取材广博,亦庄亦谐,融医学、药学、史学、文学于一炉体字、繁体字做了读音的注解,对古书中的名词、成语及出处做了详尽的训诂、注释。详实而全面,深入而浅出,使人们详尽、全方位了集学术性、知识性、资料性于一
该书搜集整理了民国及其以前记述、评说、研究昭君出塞及相关问题的文献资料,包括相关史籍、方志、诗词、曲赋、小说、戏剧及民间传说等文字资料。全书分为本事、流变、评论、影响等四大单元,每一单元又按不同时代、文献类型分为数小单元。在重要的昭君文化文献资料下以“编者按”的形式加以辨析,分析其真伪正误,评述其文史价值。本书以整理昭
本书是刘魁立先生接受媒体采访和学生访谈的选集。刘魁立先生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今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和会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多个学术职务,就民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民间文
本书对汤寿潜一生的经世思想进行分析论述,揭示其思想的特点与内涵,梳理其形成的过程、演变的脉络以及影响因素。本书首先介绍经世思想的概念及其历史沿革,然后结合汤寿潜成长、求学的环境分析其经世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其次,以解读汤寿潜前期著述为主,并与同时代其他思想者进行比较,分析其早期经世思想的特点。再次,以汤寿潜后期
本书呈现了一幅以鲁迅、章太炎、黄侃、王国维、陈寅恪等为代表的二十余位我国近现代史上,在建筑学、哲学、史学、文学、训诂学等领域有重要成就的学者教授群像。书中将曾经做过教授的学者文人的为人为学、精神气质及生活往事一一呈现。传主个性鲜明,作者将宏观背景与微观细节相结合,呈现出一幅风雅宏阔的近代大师群像,并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历
本书分小流氓、红军大帅、从吴国公到吴王、大皇帝的统治术、恐怖政治、家庭生活几部分,内容包括:小沙弥;游方僧;逼上梁山;小亲兵;小军官;大元帅、大丞相;鄱阳湖决战;取东吴;南征北伐;大明帝国和明教;农民被出卖了等。
本书由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至交好友王新民撰写,聚焦贾平凹与书相伴的传奇人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贾平凹的写作背景,名作背后的轶事,以及他与出版人和读者之间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一部值得精读的大咖小传。
本书透过《漫塘集》等多样史料,描绘了南宋士人刘宰丰富多姿的生命世界。刘宰长期居住于临准镇江,该地在南宋时期跃升为国防与转输重镇,但边区社会也因此承受着莫大压力。刘宰以乡贤身份,既努力推动多次社会公益活动,更积极串联官府与乡亲,凝聚群力以化解地方困境。刘宰的作为体现了士人的社会实践,也展现了他独特的家国情怀。作者由个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