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延安时期、张家口时期成长的八位院士为视角,通过文献资料、馆藏资源、采访实录等多种形式,梳理了八位院士大学和工作时期的精彩历程。这八位院士都曾在西电工作过或学习过,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奠基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发展史的亲历者、见证者、创造者,是西电人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的生动缩影。希望读者尤其是青年
本书是一部关于杨贵妃及其时代的人物传记,作者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村山吉广教授。不仅记述了贵妃的生平,更梳理了有关杨贵妃的中日文学史,是集史书、诗歌、绘画等丰富资料于一册的历史通识作品。 一曲《长恨歌》,让唐玄宗与贵妃的故事家喻户晓。在唐人杂记、小说中有关玄宗、贵妃的逸闻至多。本书基于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记载,杂采
本书是一部关于唐代名将郭子仪的传记作品。郭子仪是再造大唐的中兴名臣,也是功高震主的军事统帅,更是稳定中唐政局的定海神铁。安史之乱的大变局,将戍边宿将郭子仪与朔方军推到时代的前台,奉命于危难之间,因缘际会,终成大功。他宽厚圆融,深得宦海沉浮之际修身自全的玄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化解了皇权的猜忌,在有生之年,达到了帝制时代人
本书收集整理了70位第四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得者的成长经历以及为我国工程科技进步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些工程师们琴心剑胆,赤子情怀,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人扎根企业一线三十多年,率领团队完成了我国钢铁领域多个“零突破”项目,填补多项国家空白;有的人在兽医战线奉献了40个春秋,多次临危受命,在重大动物疫情防
本书汇辑整理目前所能收集到的与商代历史人物比干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史书、志书、碑刻、出土文献、文学作品等,尤其对自明代以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比干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本书将所汇集到的文献大体分作13种类型进行辑释,如“早期可信文献”“春秋战国时期评述与传闻”“汉代以后的传说”“墓葬”“比干墓铜盘铭”“祭文、诗歌”“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是根据国务院批复,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集中展现我国老科学家学术脉络和人生经历的人物传记丛书,具有客观、真实、全面、权威的特点。本书为“采集工程丛书”中的一部。胡思得为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亲历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到最后一次核试验的全程,领导了
本书通过民俗学、文化社会学、艺术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搜集使用盲人曲艺队档案、鼓书唱本、说书人口述史、田野调查等资料,重点关注晋东南太行山说书人群体的民俗特征,包括说书人的婚姻家庭、生计方式、师承关系、行业规矩、演出市场、社会活动等生活史内容,寻检民间艺人与礼俗生活的深层关联。
本书为“浙江现代文学名家年谱”之一。王鲁彦(1901年-1944年),原名王衡,浙江镇海人,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土小说家。20年代初曾在北京大学旁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课程,大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用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王鲁彦的小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等,30年代写有长篇小
本书内容讲述:高启被毛主席誉为“明朝最伟大的诗人”,但大众对这位在盛年就横遭腰斩的诗人知之甚少。牟复礼的传记使高启成为“西方最知名的中国明代诗人”。牟复礼运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弥补了关于高启青年时代的种种文献阙失。也在叙述中为高启之死的偶然事件埋下若干具有必然性的伏线——怀抱英雄主义的理想加入张士诚集团、参与编修元史之后
“如果将唐史研究比为一场考试,那么杜甫几乎是在把答案展示给你看,只不过他的手势和暗号需要解读。”对于诗圣杜甫,从来不缺少研究。但宋代以来,诸家对杜甫生命历程的划分多侧重后半段,关于杜甫的前半生很少有深入考证,以至杜甫的实际生命史划分不均衡,人生前三四十年关注不多,而这恰恰是他思想和认知的形成发展期。本书聚焦杜甫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