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清代医籍《本草害利》《笔花医镜》为基础,集凌奂、笔花两家本草药论,罗列出300余种常用的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全书以脏腑分篇,先言脏腑之虚实寒热,再论方药的补泻温凉。如对心部的论述就包括心虚、心实、心寒、心热等数十种临床表现,并处以不同的组方。再将药物列队,如心部药队包括补心猛将、补心次将、泻心猛将和泻心次将四
每个中国家庭必备的中草药养生保健指南,100余种特效中草药,500多种疗疾验方,300余道保健药膳倾情分享。活学活用本草智慧,守护全家人的健康。
唐朝诗人张九龄在他的《感遇》组诗说草木有本心,何须美人折,可见从古至今,高级的审美都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都市中生活的现代人,更喜欢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美,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喜欢植物欣赏的图书。中草药从《神农本草经》到今天,在中国的应用已近2千年,很多时候郊外路边不知名的植物就是一味能救死扶伤的中草药。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在中药资源上占据垄断优势。本书囊括药用部位为果的草药100种,列述各品种别名、来源、识别要点、生境分布、性味功能、用量用法、民间验方和典籍说药,兼顾实用性与观赏性,图文并茂呈现本草特征,引经据典列述其药性与偏验方。识别要点简明扼要,摒弃繁琐的长篇识别特征的描述,聚焦入药部位形态特征;典籍说药收载历
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在中药资源上占据垄断优势。本书囊括药用部位为花的草药100种,列述各品种别名、来源、识别要点、生境分布、性味功能、用量用法、民间验方和典籍说药,兼顾实用性与观赏性,图文并茂呈现本草特征,引经据典列述其药性与偏验方。识别要点简明扼要,摒弃繁琐的长篇识别特征的描述,聚焦入药部位形态特征;典籍说药收载历
秦伯未先生一生精研《內经》,有“秦內经”的美誉。膏方的研究可以说是秦老研究宝库里的一鳞半爪。这个方面的研究秦老一直在搜集资料、临床记录、总结经验。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在秦老仙逝之前始终没能发扬光大。而今天,我们作为秦氏医学的继承人赶上了好时代,如何把“中医膏方”发扬光大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任务。通过这本书,我们希望告诉大家
全国名老中医探历圣之源,综诸家之得,学验俱丰,拘古但不泥古,常用方、经验方创新多,临证常能力挽沉疴。为了继承、发展和弘扬全国名老中医治疗肝胆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本书精选学术期刊网发表的相关论文,以病名为纲,方论为目,依次梳理,便于检索,希望能为广大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和医学爱好者提供阅读、借鉴的系统资料。
《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8种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所辑录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大观》《政和》等本草书中的墨字部分。该墨字源出于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的墨字,该墨字,是陶弘景苞综魏晋诸名医“附经为说”的文字,经过整理而成。所以《本草古籍辑注丛书(第2辑8种套装共10册)/尚志钧本草文献全集》题陶弘景撰。《本
华东普查卷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各省、直辖市的地方性中草药书籍,分别介绍了各地区所生长的中草药品种,具有范围广泛、地域性强、真实可靠、原创性高等特点,蕴含着我国各地方中药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和浓郁的地方中药、民族药物特色,其内容涉及了中草药学名、别名、形态特征、分布与生长环境、功效主治等,并包含大量精
新中国地方中草药文献研究(1949-1979年西北普查卷共18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