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对民国以来沪杭宁三地天主教音乐的考察,就中国天主教音乐的本土化路径及现代性变迁,以及天主教音乐在中国如何实现本土化展开讨论。笔者认为,天主教音乐的中国叙事象征性地体现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社会语境中与本土文化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在不同文化碰撞中必然会出现,它可以是相互之间的抵牾,甚至对抗;也可以是相互间的妥协,并互
以与音乐相关的中国古代经典绘画作品和珍贵音乐历史资料为主要内容,有《韩熙载夜宴图》《宫乐图》《听琴图》等。这些绘画唯美生动、画工一流,皆为传世之作。绘画作品主要来源于两个出处,一是我社已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增订本)中彩插部分、《古乐之美》;二是精选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乐舞绘画。彩插附图注说明。
先秦儒家乐教文献的生成与思想演进
马西平、曹耿献、方小笛主编的《音乐鉴赏(适用于非艺术类专业)》以音乐审美为主线,以中外很好的音乐作品为基础,介绍中国和西方各主要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内容。编写过程强调理论的规范性,突出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并且高度重视对我国很好音乐文化遗产和成果的包容性。本书体系新颖、完整,文字简明通畅,观点明晰
本书是对妙峰山进香花会音乐在当代存续的一个专题性研究著作。以妙峰山庙会和进香献艺的各档音乐花会组织作为研究的主线,观察视角从朝顶进香的仪式空间辐射到散布在北京城区的各花会组织的村落或社区空间,研究在这些空间中音乐民俗活动的社会意义和音乐形态如何进行空间转换和文化调适的问题,将关注的视角定位于传统的历史与当代的变迁问题,
高校音乐教育与卓越教师培养研究/学术文库
河北民歌的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艺术底蕴和浓郁的地方性色彩。因为河北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无论是塞北的高原、广阔的平原、渤海之滨漫长的海岸线或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都是河北民歌产生的美丽摇篮。河北民歌还拥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方言和变化多样的题材内容。在调式上,河北民歌虽然以五声调式为主,但是也伴随着六声和七声调式和
流行音乐发展与文化传播研究/学术文库
《贝多芬的骰子》是我国著名乐评人贾晓伟对古典音乐的评论文章合集。作者从巴赫、贝多芬、舒伯特、肖邦、一直到现代主义作曲家亨德尔、韦伯恩,以此为主体兼及演奏、指挥等其他话题。作者在个人感情与心绪的投入基础上,用基于事实的陈述,简介明了的句式深入、细腻的解读众多殿堂级大师的经典作品,探讨在当今环境下如何理解经典与倾听经典。作
《给孩子的音乐》是古典音乐推广者,音乐评论家、鉴赏家、学者刘雪枫以数十年研究功力、博闻强记的曲目积累和鉴赏经验,精心为孩子们挑选的音乐聆听曲库。全书遴选音乐的历史跨度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为开端,由古典主义、浪漫乐派、民族乐派进入印象派和现代主义,涉及作曲家115位,作品320首(包括选自大型作品的精彩片段),全书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