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运用大量的图表和实例编撰而成。全书共8章,即绪论,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及其配置原则,园林植物配置的生态学原理,园林植物的造景功能与原则,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形式,道路、广场的园林植物造景,滨水景观的园林植物造景,居住区空间的园林植物造景。
本书是*部将人与建成环境相互关系文献之集大成,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形态与城市设计的环境行为学著作,基本囊括了人与建成环境研究的所有概念,致力于在文化、社会等深层关系中厘清概念内涵,如环境认知与感知、伦理、行为体系与网络、聚集与同质性,等等。本书借鉴了广泛的跨文化研究成果,列举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与地区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诸多案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城市更新的认知水平和运为能力如何提升,关联着城市的演进方向和未来命运。而在城市建成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及人文城市的踔厉推进中,作为设计之都的上海城市更新,应在全国起到引领性和示范性作用。对此,澎湃新闻以强大的媒体助力,创办城市更新IP,举办大会、论坛、展览,开设城市更新专题进行长期不间断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双碳”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交流风景园林在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成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于2023年10月21-22日在绍兴成功召开2023年会。本书为此次会议征集到的优秀论文,共计33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科普图书。书中的新中式园林风格以当代的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古典中式景观相比,它的设计更为注重技术与功能性,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和美的意蕴。
我国古代建园,园主常自作记或请人作记,记录建园经过、园林景观、造园思想和造园体验等,形成园记。一些园林盛景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流逝可能消失或改变,唯有园记记录了它们的存在历史。因此,园记是重要的园林史料。目前,关于园记的研究多侧重于园林思想、园林特点、园林景观和园林复原等方面,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植物是形成其自然底色
本书对欧洲部分重大公共空间的规划和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详尽介绍,从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到具体广场、街道空间整治,从项目组织流程到方法工具提出适合存量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实施模式,对于关注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整体环境优化予以应有的关注,促使城市更加具备包容性、公平性和友好性的发展。我国各城市已普遍进入存量规划和城市更新的时代,公共空
“清华同衡学术周”始创于2013年,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依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多业务板块和多专业实践特点,致力于传播清华精神、同衡价值、学术声音,将专业的求索纳入开放胸怀,为知识的殿堂注入烟火人气。十余年来,累计邀请100多位专家学者、200多家各界媒体,分享了300多个学术报告,接待了4000多位现
本书旨在探讨传统村落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作为国民集体乡愁的载体,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书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村落的内涵及其演变过程,系统总结和分析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成功经验。特别突出的是对传统村落保护方法、载体、外部环境以及开发模式的深入探讨。同时,针对重庆传统村落文化资源
本书主要内容涵盖城市微气候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城市空间布局特征与分类、城市空间布局对微气候要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布局对微气候时空分布的综合影响、数值模拟技术在城市微气候研究中的应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微气候改善策略。本书深入探讨了城市空间布局如何影响城市微气候的时空分布,旨在揭示城市空间布局与微气候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