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旨在对2023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性的梳理描述、总结概括和学术评估。该报告内容包括中国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戏曲、话剧、曲艺、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美术、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的年度研究报告,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红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研究、传
本书是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基地推出的系列研究著作,聚焦于我国近期的文艺发展中的热点现象和评论重心,解读其内在的成因、路径和根源,通过深入地分析和阐释,从而形成了解和认识当下文艺领域进展状况的一个指南。本书以动态性视角考察和研究当代文艺发展,具有体例新颖,时效性强,研究深入,分析精当等特色。该书基于将2019年-
《三省斋墨缘》由名人名家题写斋名、曾江书法题跋、庋藏古今书画三部分组成,展现曾江学书心路历程,数十年潜心书法研究与创作成果,以及与同道交游墨缘。该书以图文形式,详尽地介绍收藏古今书画名家生平事迹及艺术成就。曾江先生在艺术造诣上将中西方艺术集成,融会贯通形成自身独有的艺术风格与观赏性。真、行、草、隶四体兼备,绘画有国画、
20世纪中国美术以图像的方式传播并发生效力,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参与到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方方面面。本书从图像史与文化史视角出发,通过对12组图像的细致观察,从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外音、徐悲鸿《会师东京》塑造的国家形象、廖冰兄《筑起我们钢铁的长城!》中的国家理想,到黄新波与1930年代的义勇军图
艺术教育对健全人格塑造具有重大的作用。本书主要探讨艺术院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所收录的内容分别从教育前沿、专业建设、人才培育、创意产业等方面对艺术教育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提升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管理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作为学界领军人物和文化名家,潘鲁生教授在设计教育专业领域的创见及理念对于学科教育教学具有重
该书以1937年以前的历史文献资料为基本史料,图文并茂,以文献和图片为主,回顾国立艺术院(后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即现中国美术学院)十年(1928—1937)的建校史和发展史,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十几位先贤——林风眠、林文铮、潘天寿、刘开渠、吴大羽等及部分外籍教师,讴歌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先贤们
本书是关于美术教育领域的发展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术著作。书中内容结合了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介绍了美术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愿景,并深入探讨了美术教育的核心概念、价值和方法。全书共包括七章:分别介绍了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以及发展历程与现状;美术教育的功能、价值、人文追求以及现代美术教育的文化转向;从心理学、道德、社会三个
本书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同名展览“2022风自海上:蝶变宝武与艺术社区场域”配套出版物。本书将展览前言、展览作品、展览评论、展览图文稿、研讨会综述以及相关的评论文章进行整理、汇编。此书将作为此次系列活动的成果,对以“新海派”为导向学科知识体系集成,发挥上海美术学院“经典传承、文化创新、社会服务”的功能作用,形成国际当
对于孩子而言,专业评论、技法赏析、以风格或时期划分内容的艺术史论都过于抽象。为了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本书将各时代艺术家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天赋才华、创作技法都可以以生动而有趣的小故事为载体呈现出来。孩子们能够在书中探索拉斯科洞窟壁画的神秘之处,在古罗马人的住所中漫步,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共同创作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