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集与全国各博士点合作,由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共同编辑。每年推出一辑,其中有相关博士点研究前沿的综述,有各个研究范式的专题研究报告,有对前沿学术动态的评论,更有相关专访专论。
任何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在人类社会,生命就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若失去生命,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大学生自然也是如此。《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认知与探究》以大学生生命教育为中心议题,围绕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生命意识淡薄、对待生命态度出现偏误等问题,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蕴禽的生命哲学,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探讨,意
本选题是对唯物史观与历史主义关系的综合性研究。*,以启蒙自身的悖反性为切入点,揭示现代性内部的否定之否定关系,以此作为讨论理性和历史关系的思想背景;第二,以古典历史主义和当代历史主义之间的脉络为线索,揭示历史主义从诞生到发展的演化过程,以此作为讨论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问题背景;第三,以唯物史观和古典历史主义、当代历史主
作为一个新的探究领域,积极工作关系建立在积极心理学(Seligman&Csikszentmihalyi,2000;Snyder&Lopez,2002)、积极组织(Cameron&Caza,2004;Cameron,Dutton&Quinn,2003)和积极组织行为运动上(Luthans,2002;Luthans&You
斯宾诺莎哲学是马克思哲学十分重要的思想渊源,同时也是自阿尔都塞以降的当代西方激进左翼非常关键的理论资源。本书以马克思早年对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的摘录笔记为中心,研究了马克思在意识形态批判和政治哲学方面对斯宾诺莎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探讨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伦理价值及其在克服价值虚无主义问题上的积极意义,反思了当代西方激
隐喻、意义和认知--分析哲学视野中的隐喻问题研究
在这部内容涵盖广泛的著作中,约翰?B.汤普森对意识形态的初始叙述进行了扩展,并将其与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和大众传播联系起来。对于马克思、曼海姆、霍克海默、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等在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汤普森给予了简洁而批判性的评价。他认为,这些思想家,以及更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和政治理论家,并没有充分论述大众传播的本质及其在
种族主义、狂热主义、敌视与仇恨一种思维方式正主导着日益分化的民众:只对他人的立场却不对自己的立场进行质疑。 这部专著里,卡罗琳·艾姆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面对不顾具体问题的教条式思维,她对多元性、对不纯正给予赞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个体及他人的自由。
中国哲学都是处理人生问题的哲学,直接对准生命现象及人生课题而做,并且,它不单是客观地研究之作,而是主动地实践之作,因此,中国哲学就是围绕人类的生命课题而展开的实践哲学。本书之作,即是针对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与理解,企图在理解上阐明中国生命哲学的特质,以及在研究上寻求准确的方法进路。本书之作,将有贡献于提出中国哲学研究的前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发表文章的一个选辑,是作者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一种轨迹。上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汲取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成果,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精神,贯彻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把现实、感性、对象都当作实践去理解的方法论原则,对一些传统的命题、概念提出了新的解释。中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