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金刚经》六译的对勘为基础,对经文进行全面的注释与解读,以波罗蜜、不二慧、菩提觉为线索,彰显《金刚经》与修心之道。理解《金刚经》有三个难点,即文字、义理、科分。因此,本书分为三编,即经文释读、经义会解、科分判释。全书在对原文进行校勘、重新分段标点以及名相注释的基础上梳理义理层次,对其发菩提心、明般若道、修离相行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不同时代和地区、民族、语言所流变出的怪物形象,重点对常见于西方奇幻类型作品中的怪物或神奇生物进行了一次入门级别的梳理和直观形式的呈现,以丰富的人文史料穿连各类怪物从起源到演变的发展线索,每幅图片均深究其历史与传说故事,让读图的同时能够增添更多对形象背后内涵的了解。对于喜爱接触怪物主题的读者来说,书中的怪物
本书包括倪梁康教授的《玄奘〈八识规矩颂>新译》和《王肯堂〈八识规矩集解〉编校》。前者从台湾三民书局引进,并对梵文字母进行了全面的订正;体例包括语译、章旨、注释。后者是对晚明唯识学大家王肯堂(15491613)《八识规矩集解》的精细化整理,体例极为复杂,包括考订出集解文字在现行《大正藏》中的具体页、行(在角标和脚注中以阴
入行论大疏(套装上下册)藏文
大慈恩寺至今已有1350余年的历史,是唯识宗祖庭、唐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在中国佛教目前具有突出地位。本书包括9章内容和附录部分,从文史研究的角度介绍了大慈恩寺的由来与历史沿革,大慈恩寺与唯识宗的关系,大慈恩寺的历代高僧,与大慈恩寺有关的诗词文章,大慈恩寺的历史价值,大慈恩寺作为中外文化桥梁的影响,等等。全书资料翔实,脉络
铃木大拙是世界极富盛名的佛教学者,世界禅学代表人物。他将其一生都投入禅的研究,向西方弘扬禅宗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他基于自己实际开悟的经验,运用圆熟的欧美语言,将禅的思想嫁接其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本书集结了铃木大拙面向欧洲世界所撰写的英文讲稿,以何为禅为主线,精心编纂,浅显易懂地解明了东方禅的概念与深厚内涵,是禅学入门
佛界瑰宝,重现 《〈碛砂藏〉经眼录》存卷图录重磅问世 宋元百余年巨制,再现佛界珍籍 《碛砂藏》是宋元时期刻印的一部大型佛教典籍,辑录了两晋至宋佛教典籍1521种6362卷,因刻印在南宋平江府陈湖碛砂延圣院(在今江苏吴县)而名。 目前已知早的刻经年始于南宋嘉定九年(1216),由僧人向私人劝募集资刻印,除因寺院火灾和南
《法苑珠林》是唐释道世编写的一部大型佛教类书,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素有佛教百科全书之称。由於它所收佛教文献来源复杂,错讹之处较多,文本失真程度较高。本书对《法苑珠林》文本的校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主要订补了书中的引文来源、考辨梳理了涉及校勘的一些词语、纠谬补缺书中的失校文本和标点疏误、汇聚辩证了学者们对《法
本书首次对中国俗神信仰中的厕神信仰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通过跨学科研究的宏阔视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厕神的形态、缘起、定格、演变、流布与遗存等问题,且将中国厕神置于东亚文化视域中进行比较研究。另一方面对一些相关必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细致考索,如《大雅·生民》中的血祭沃土痕迹、子姑与紫姑的
圣物盒、壁画、僧衣、线香……一件件器物之中封存着时代的印记,连结着文明的演变。本书所辑十余篇文章围绕佛教物质观念敦煌佛教艺术唐宋佛教物质生活等主题展开,从宗教社会学、考古学、艺术学等方面切入,在社会生活史视角的观照之下考察汉传佛教。通过聚焦于物质文化,可以发现汉传佛教广泛深刻地影响了亚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