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现代性?站在古今中西的双重难题之间,我们该如何思考并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的根本问题。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是在西方现代性反思和讨论的理论及现实背景下展开的。因此,西方思想家,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关于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和讨论能为中国的现代性建构提供哪些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启示,这是当代中国现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著作,全面阐述了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哲学观,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表象世界”(人们经验中的世界),即把世界看作表象(表象是受充分根据律所支配的经验科学的对象);第二部分探讨“意志世界”,即把人们所处的世界看作意志世界(论述意志的客观化问题);第三部分探讨“表象世界
《当代西方左翼学者的技术政治观研究》着重从整体上阐述西方左翼学者的技术政治观念,主要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历史发展脉络理清当代西方左翼学者的技术政治观发生发展及未来趋势,对技术政治观出现的背景、动因、特征进行逻辑和哲学概括。首先,在技术哲学研究基础上将研究重点转向技术领域内的政治问题。其次,重视技术政治的马克
《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哲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编撰的学术集刊。本辑为2019年第1期,所选内容既有关于价值哲学基础理论的探索,也有关于价值实践问题的解读;既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也有对中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资源的发掘,还有对当今时代价值论研究使命的剖析,以及对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刊。本书是总第33辑,论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国际问题、判断国际形势、制定国际战略的意义、方法、路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与社会发展理论,进行了多方面、多维度的研究。本辑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尤利西斯与海妖
世界历史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本论文集与全国各博士点合作,由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共同编辑。每年推出一辑,其中有相关博士点研究前沿的综述,有各个研究范式的专题研究报告,有对前沿学术动态的评论,更有相关专访专论。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
无论是刚升任部门主管的人,还是有部门管理经验的人,总是容易按照自己作为员工时期的工作方式来进行工作无论如何自己都会想去亲自行动,于是很容易又回到了个人奋斗的状态。然而,由于同时担任着管理职务,与之前相比生产性自然会大幅下降。在有限的时间里,体力和能力也都是有限度的。一个人像推土机一样地工作,不仅会令自己身心疲惫,下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