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巴哥群岛原本没有猫和山羊这两种动物,但因为人类的迁移而一起搬到新的地方。当专门抓老鼠的猫迁移到没有老鼠的地方,为了活下去就改猎蜥蜴。而山羊因为天气又闷又热,奶水变少,所以只好跑到高一点的山上和象龟抢草吃,害象龟只好再搬到别的地方去。这就是非原生物种的引进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稻们热烈地讨论着新的红色稻米家族的到来,却引发了米小姐对人类改造这种新稻米的不满,绿藻出面试图捍卫基因改造稻米的需求,表达出这种含β胡萝卜素的红米是一种进化。透过水稻和绿藻相互辨证,也让人类尝试扭转一些已经造成的伤害,观察自然体系如何运作,找出生物多样性,而不以一时的基因改造方式及速效的行销策略应急。
小鹿停在森林的小溪旁,准备喝点新鲜的水,却发行他多年前曾经来这里喝过水却拉肚子,而当时没有任何植物的地方却变成森林,且有着清澈的溪水可以喝。松鼠解释着因为开始种树,有越来越多多样化的物种使这里复苏。而提供饮用水的关键其实是去除所有强制条件与人工的工程,用植物的共生与物理学趋动的力量共同合作,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水流。
环境安全关乎人类生存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也是高校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杨金水主编的这本《资源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在科学出版社的组织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支持下,由多所院校一线教师集体编写而成。全书以微生物在水体、土壤、大气、难降解化合物、环境质量监测及环境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主,设置了29个
中国环境保护投资研究
《信息与计算科学丛书62:环境科学数值模拟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前五章内容是作者1992年1月-1995年12月主持承担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防治海水入侵主要工程后效及调控模式研究》(编号85-806-06-04)的部分理论成果,主要内容:海水入侵数值模拟概论,数值模拟和数值分析,防治工程后效预测,线性规划和调控应用模式
顾卫兵编著的《环境生态学(第2版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要讲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生态资源的保护及生物圈主要生态系统、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对策、生态监测、生态规划与设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意针对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突出应用能力培养,重点介绍环境生态学
谈及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无不涉及节能减排、低碳、碳税等法制建设问题,凡此种种,又无不就此束缚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应当片面引证西方所谓的气候变化普世价值理念来衡量自身法制建设。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的价值理念。用发展、用福利,抑或是用财富的平等分配解决环境不公问题,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
李广雪、刘勇、史经昊、董贺平、马妍妍等编著的《胶州湾地质与环境》针对胶州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开展研究,在胶州湾基础地质与环境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关心三个核心问题:胶州湾海岸带演变与现状、胶州湾空间演变与现状、胶州湾寿命问题。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胶州湾区域地质,第二章胶州湾地区自然资源,第三章胶州湾地区地形地貌,第四
本书为自2010年开始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学术文库”中的一本,就当前热门的城市热岛现象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城市热岛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接着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卫星遥感及边界层数值模式这三个不同方法对城市热岛形态、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的利弊,最后以北京为例,获取北京市城区热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