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甲骨文记述的记事性内涵为依据,结合当代前沿考古发掘成果,以新方法解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神话传说,包括人类起源的神话、日火崇拜神话、龙凤图腾神话、远古皇王神话等几大类神话传说。总结并提炼先秦神话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先民崇尚科学技术、富于创新、甘于奉献、勇敢顽强、勤劳谦虚等美好品德。考察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先秦时期神话
本书稿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主办的“纪念陈寅恪先生——西域和佛教语文学国际研讨会”与会文章汇编,共收录中英文论文21篇。这些论文共同沿袭了陈寅恪先生做佛教和西域语文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不同语言、不同文本进行比较,从各个角度切入藏传佛教的诸多语词、概念和经典,融贯中西、古今,分为中亚出土多语种佛教写本与残片,印藏佛教文
《金刚经集注》,明朱棣集注。《金刚经》作为般若部的纲领性著述,一经鸠摩罗什译出,广泛流传,影响巨大,故而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注疏解释之作,数量何止百家。至朱棣组织编纂《金刚经集注》,汇集数十家注解于一书,影响最大,受众最广,这也是目前最为通行的本子。 本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永乐内府刻本为
《禅者的初心》是由日本禅宗大师铃木俊隆所著的关于探讨禅宗精神与实践的系列著作。铃木大师生动地阐述了禅修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的重要性,即以一种全新、开放和好奇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当下。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故事,引导读者理解禅的本质并非逃避现实,而是深入生活,以平和的心态和智慧应对挑战。本书不
该书稿为周德元先生的“现代科学与国学经典”系列之新作,与我社已出版的《命理天机》《易源易法》《宜居道理》《名至实归》《天“行”有常》《循易解医》等书为统一体系。 奇门遁甲是易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上古时代四千六百多年前。其经典文献之一《烟波钓叟赋》记录了其起源流变:轩辕黄帝大战蚩尤时,九天玄女授予黄帝一本“龙甲
《古典神话》历经多次修订,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系统介绍了希腊罗马神话和英雄传说,并深入探讨了古典神话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视角多维,文献丰富,既能成为西方古典学研究者的基础文献资料库,又可视作普通读者系统了解西方神话及其研究的入门书。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创世神话与众神》在界定古典神话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希腊神话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为集刊,包括理论前沿、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区域聚焦五个栏目,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信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辑为第8辑。
全真道创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为中国社会两大核心道派。学界主要立足新道教的视角,从多学科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续嘉兴藏》乃接续《嘉兴藏》之作,为佛教古籍整理项目。编纂委员会主任由贤宗法师担当。贤宗法师是嘉兴名刹香海禅寺的住持,同时兼任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禅林宝训笔说》三卷,清代智祥著。《禅林宝训》乃南宋僧净善重集,内容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慧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诸禅师之遗语教训。《禅林宝训笔说》为《禅林宝训》之详注。本
《预流之学——佛教文献对勘研究》收录了作者关于佛教文献和佛教思想的十三篇论文。全书开篇从汉译佛经的“中国化”、汉地僧人对经义的误解和汉藏早期佛教交流等几方面论述了陈寅恪所作研究在观点和方法上的独创性及可借鉴之处。之后便以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预流之学”,即运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为宗旨,围绕《无二平等经》《金刚经》《维摩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