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广东境内东江流域为创作视野,以小说的形式,融合报告文学和口述史的特点,讲述发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英雄传奇。书中包含两部独立作品,《东江源:浴血九连山》讲述发生在东江上游和平县,关于东江纵队战士梁威林、郑群、林镜秋、林若、曾天节等人,革命烈土尤水清、尤根英等人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东江侨:浴血下龙湾》则讲述了中共党员、越南华侨、国际主义战士梁金生烈士荡气回肠的传奇革命人生。
23年是广东临时委员会暨东江纵队成立80周年,深圳市九连山公益基金会策划了“红色东江丛书·辑”三部曲,作为献礼东纵成立80周年纪念套装,丛书同名小说集《红色东江》为其一。
东纵精神具有很强的时代,其背后的信念力量今仍是激励人们的动力。讲好东纵故事,让东纵精神代代流传,接续传递,对于丰富深圳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书中有客家的风土人情,有感人肺腑的友谊,有令人动容的爱情,更有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情。
书中《东江侨·浴血下龙湾》讲述了祖籍深圳罗湖铺新屋吓村的梁金生的传奇人生。
《红色东江》以广东境内东江流域为创作视野,是一部反映广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以东江纵队战士的口述材料和梁金生纪念馆的馆藏资料为素材,结合历史史实,融合了小说、报告文学和口述史的写作特点。
“谋喻计划”折
1948 年10 月中旬,保十三团在惠阳训练完毕,即将开赴东江上游的蓝口,执行“”任务。由于通信不畅,虽与香港分局建立关系,但曾天节团还是不得不与当地游击队发生冲突。直与边纵取得联系后,因顾虑泄密,仍不可避免彼此间发生冲突,双方互有伤亡。
曾天节没有办法,便下令休整部队,并发出“没有命令不准出击”的训令,如此,冲突才基本得到控制。当保十三驻蓝口时,曾天节惊悉保十二团团长魏大杰已经被宋子文撤职,换上了汕头“”喻英奇的死刘永图。五个原“牌”保安团团长中仅剩曾天节孤零零一人,其他四人已经被撤换。
12 月,宋子文的广州署主任之位由余汉谋接任(余到任后广州行营改称广州绥靖公署),薛岳接任兼保安司令。
不久,曾天节接到汕头“”喻英奇反对薛岳的通电,同时还电报邀他到汕头与张炎元会商。曾天节马上意识到,这个内讧可以利用。曾天节开始思考接下来如何利用这个内讧,使得利益大化。他和魏鉴贤商量了,定下四个计划:一、亲自到香港向中共香港分局汇报并请示工作;二、利用蒋帮特务与第四军系统的矛盾,向薛岳献计暗杀喻英奇,取代他的职位,夺取他的武装力量;三、向薛岳建议,争取恢复魏大杰保十二团团长职务,这样有利于扩大力量;四、争取吴奇伟加入行列,一步扩大影响。
1949 年3 月,曾天节经魏鉴贤引荐去见薛岳。曾天节故意大骂喻英奇,薛岳频频点头。于是在薛岳逐渐信任他后,曾天节献上杀喻之计,其中的内容大概是:喻英奇在潮州跋扈嚣张,夜郎自大,如不翦除,将未来的大祸根;杀喻之计,首先应该把他的武装部队夺取过来,将喻英奇的死、新任保安第十二团团长刘永图撤掉,派魏大杰返回该团任团长,然后以曾团为主,会同魏团,利用喻英奇检阅部队或其他机会,把喻杀掉。
薛岳看了这个计划,突然主张杀喻计划暂不能实行,魏大杰回任团长的事,也得先与余汉谋商量后才能决定。曾天节只得揣着这内幕,以游玩的姿态偕爱人何碧芬乘火车赴香港。魏鉴贤则乘船分道赴港,去见了饶彰风,并通过他见到了中共华南分人方方,表达了的决心,并初步拟定了宣言,即1949 年5 月14 日在粤东发布的《我们的宣言》。
三次谈判
曾天节在1948 年冬先后与中共香港分局取得联系,表达脱离营垒,投向人民怀抱的意向。为了争取曾天节早日向人民靠拢,香港分局多次发出指示,要求各地组织和武装部队在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同时,还要重视政治攻势,开展瓦解敌军的工作。中共九连地委通过钟俊贤、钟雄亚以同乡身份带信给曾天节,劝其。曾天节复信表示愿意谈判。
鉴于保十三团在多次对我方攻中表现凶悍,粤赣湘边区及边对谈判一事十分重视,对谈判代表的人选及谈判策行了慎之又慎的研究。军事斗争中不乏尔虞我诈、诡谲莫测的潜伏危机,派出的代表必须有出生入死、敢于自我以保全大义的决心。另一方面,派出的代表不仅要考虑与对方代表身份的对等关系,更要熟悉政治、军事大势,能应变、巧于应付。经反复比较,决定派时任第六团团长兼政委的林镜秋为主要谈判代表。
边严尚民亲自与林镜秋谈话,面授机宜。次谈判时因为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底细,气氛很紧张。林镜秋与另一代表钟雄亚从部队驻地骆湖出发,带了警卫员陈廉、黄仔。陈、黄两人各怀两颗,以便有变时拉响同归于尽。另有10 多个警卫战士跟随林镜秋,在谈判地点附近对周围作监视。江防大队一个便衣短枪排预先在谈判村的周围埋伏应急。第七团捷克中队指导员陈刚则率百余人在谈判点来往道路上布防。
谈判从上午11 时开始,下午5 时结束,由于林镜秋拥有过人胆略,且深谙全局形势,在他的努力下,双方一共签订了三项协定,并决定由东江支队派出一名联络员,以曾天节秘书的名义到保十三团团部。这是1949 年正月初三。
次谈判时间是在1949 年的3 月初,随着双方信任加深,东江支队政治部主任黄中强也参加了谈判,联络员刘坚随保十三团副团长刘勉到保十三团团部工作。第三次谈判在5 月7 日夜间。此时,广东当局对曾天节拟一事有所察觉,命令该团调查,若属实则伺机擒拿,情况十分危急。边及东江支都参加了谈判,曾天节也亲自来了,商定了日期。
5 月11 日,林镜秋以边纵代表身份与信息联络员梁钧抵达蓝口保十三团团部,指导和协助工作。处理好蓝口、叶潭、黄村、康禾一带的事务之后,林镜秋与曾天节到了当时的龙川县县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擒龙川县县长黄学森。然后林镜秋又与曾天节一起,以运粮的名义率十三团沿江直驻老隆。
在边纵参谋长严尚民下,林镜秋、曾天节及东江支队的几人一起举行了解放老隆的阵前会议,在会议中商定了围点打援的方案。
5 月14 日上午,曾天节与其他几位将领一起向全国发通电宣布,同时按指挥部命令,对拒绝后通牒的老隆守敌保四师彭健龙部发起了猛攻。
林镜秋与曾天节一起,在水背指挥炮火向彭健龙的据点寨顶开炮。彭健龙曾急电河源及和平各路军支援,终受到东江支队第三团阻击,彭健龙本人亦负伤,只好竖起白旗宣布投降。此役俘获军副师长彭健龙及以下官兵一共500 余人,缴获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