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理论与实践
定 价:68 元
当前图书已被 2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张友,张帆著
- 出版时间:2023/1/1
- ISBN:9787105168385
- 出 版 社:民族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320.3
- 页码:37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理论与实践》按照基础理论、实证分析、政策建议三个层次开展研究,从多视角提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理论与实践,从坚持共同富裕的振兴方向等系统梳理了相关基础理论,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多个案例,作为诠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实证分析样本,主要从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出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提出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2020年按照我国现行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彻底消除,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实现了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12月16日发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是继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后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时代意义,既是进一步对脱贫工作的新要求,又是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的要求。本书是笔者承接国家民委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探索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理论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按照基础理论、实证分析、政策建议三个层次开展研究。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以全面小康与科学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取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出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的振兴方向,系统梳理了相关基础理论。实证分析部分,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多个案例,作为诠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是建设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新农村的升级版、是顺应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需要的论断样本。政策建议部分,主要从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出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提出政策支持。本书吸收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观点和意见,从多视角提出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共分七章和附录一、附录二:
第一章,全面小康社会形态与脱贫攻坚。主要诠释小康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从贫困落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困境,迈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过渡期。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形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必须。
第二章,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扶贫减贫理论,特别是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论,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顶层政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基本遵循。
张友男,196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优秀教师,成都市武侯区第六届、七届、八届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世界生产力科学联盟世界生产力科学院特聘专家,现任西南民族大学(智库)国家生产力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专家,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研究智库执行主任、首席专家,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数字城乡与社会治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与区域统筹发展等。发表各类论文与专题调研报告60余篇,著述10余部;分别主持或参与各项国家、省部级、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课题80余项。著述多次获国家、省部级奖项;20余项调研课题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地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转化为落地政策或工程。
张帆,男1995年生,研究助理,西南民族大学在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地区乡村建筑与环境艺术、中国古建筑建造艺术、乡村数字化与环境治理、乡村振兴规划与区域统筹发展等。参与省部级专题调研课题6项,参与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课题12项;获省部级社科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4项调研课题成果获国家和省级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第一章 全面小康社会形态与脱贫攻坚
第一节 小康社会的缘起
第二节 小康社会形态目标定位
第三节 小康社会的民主法治
第四节 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
第五节 小康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章 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
第二节 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实践
第三节 我国精准脱贫工作机制解读
第四节 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实践
第五节 中国特色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
第六节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体制机制
第三章 乡村振兴战略定位与理论实践探索
第一节 乡村振兴战略定位
第二节 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导向
第四章 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第一节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第二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第三节 化解难点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第四节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五章 科学制订乡村振兴规划
第一节 充分发挥国家顶层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第二节 注重规划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中的杠杆作用
第三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规避的倾向
第六章 重塑城乡关系创新融合格局
第一节 重塑城乡人文自然机制
第二节 把乡愁记忆融入特色小镇化解城市病
第三节 城乡融合发展遵循的原则
第四节 城乡多维度融合发展机制
第五节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新格局
第七章 科学运用乡村资源环境空间
第一节 科学利用乡村振兴发展空间
第二节 杜绝与防止乡村千村一貌
第三节 构建现代农业生态科学体系
第四节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长效机制
附录一 美国农业农村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附录二 欧盟农业农村政策的演变及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